“吉林:北国研学赏非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主题呢。
一、吉林开展北国研学赏非遗的优势
1. 丰富的非遗资源
吉林拥有众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满族剪纸,它造型粗犷、朴实,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其图案多取材于满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活习俗等,像嬷嬷人这种典型的剪纸形象,反映了满族的祖先崇拜观念。
朝鲜族农乐舞也是吉林的重要非遗项目。它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舞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伴随着长鼓、伽倻琴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独特的北国风光
吉林的冬季雪景堪称一绝。长白山在冬季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山脉连绵,银装素裹。天池在冬季也别有一番风味,湛蓝的天空与白色的雪相互映衬,宛如仙境。
雾凇奇观更是吉林冬季的一大特色。松花江畔的雾凇,是由于江水蒸发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而成,洁白晶莹的雾凇挂满枝头,形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冰雪世界,为研学之旅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背景。
二、研学赏非遗的活动内容
1. 非遗技艺学习
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深入到满族剪纸艺人的工作室。艺人会亲自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纸、起稿、剪刻等步骤。学生们可以从简单的图案开始尝试,如剪一个满族传统的蝴蝶图案,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对于朝鲜族农乐舞的研学,学生们可以在专业舞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农乐舞的基本舞步,如象帽舞中的甩帽动作。同时,还可以了解农乐舞中不同角色的舞蹈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文化传承与交流
组织学生与非遗传承人的座谈会。传承人可以讲述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挑战。例如,满族剪纸传承人会谈到剪纸在满族传统节日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剪纸艺术。
举办非遗文化展览,展示吉林各地的非遗作品和相关实物。在展览中设置讲解环节,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展示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包括面料的选择、刺绣的针法等,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们对朝鲜族服饰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
3. 结合北国风光的体验式学习
在冬季,可以组织学生到长白山脚下的村庄进行研学。学生们在欣赏长白山雪景的同时,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比如,学习满族的冬季狩猎习俗,了解满族猎人在雪地里追踪猎物的技巧和传统狩猎工具的使用方法。
沿着松花江畔观赏雾凇时,开展以雾凇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或绘画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将雾凇的美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吉林特色的艺术作品。
三、意义和影响
1. 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拓宽知识面。通过参与北国研学赏非遗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书本之外的知识,了解吉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增强文化认同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实践能力。在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动手操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对非遗传承的推动作用
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研学活动,能够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提高其在年轻一代中的知名度。
培养潜在的传承人。研学活动可能激发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来,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