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取得超12亿元的采购额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对帮扶地区的影响
1. 促进农民增收
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很多帮扶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个难题。央企凭借其强大的消费需求,直接与帮扶地区对接采购农产品。例如,一些贫困山区的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茶叶、特色水果等,通过央企的采购,有了稳定的销路。这使得农民不再担心农产品积压,能够稳定地获得收入。
对于一些受季节影响较大、保鲜期较短的农产品,央企的大规模采购尤为重要。像新鲜的蔬菜,央企的订单可以让菜农及时将收获的蔬菜售出,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价格暴跌。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央企的采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帮扶地区的农业生产会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例如,在水果种植方面,央企可能会要求按照特定的品质标准进行采摘和包装。这促使当地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高水果的品质,从而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央企还可能会参与到农产品的深加工环节。比如对当地的粮食作物进行深加工,制成特色食品后再进行采购。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推动产业发展
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
当央企对帮扶地区的某一特色产业进行大量采购时,会刺激该产业的规模扩张。例如,某央企大量采购某地区的特色中药材,这会促使当地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中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产业的集聚效应也会逐渐显现,吸引更多相关的企业和资源向该地区聚集。
对于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产业,央企的消费帮扶也能起到推动作用。如果央企采购当地的手工艺品,会鼓励更多手工艺人参与制作,从而使手工艺产业从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
央企的采购行为可以带动帮扶地区产业链的完善。以畜牧产业为例,央企采购当地的肉类产品,会促使当地在养殖、屠宰、加工、包装等环节不断优化。为了满足央企的采购需求,当地可能会引进先进的屠宰设备和加工技术,建立标准化的加工厂,同时完善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这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对央企自身的意义
1. 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企业形象
在社会公众眼中,积极参与消费帮扶行动是央企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央企通过采购帮扶地区的产品,展现出对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关心与支持。这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央企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例如,在一些社会公益评选活动中,积极参与消费帮扶的央企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对于央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也有积极影响。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央企在国内的消费帮扶行动体现了其作为大型企业的社会担当,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
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消费帮扶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央企积极参与消费帮扶迎春行动,采购额超12亿元,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这体现了央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能够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消费帮扶中来,共同推动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
2. 拓展业务领域与资源获取
发掘新的业务合作机会
在参与消费帮扶的过程中,央企可能会发现帮扶地区的一些潜在商业机会。例如,在采购当地农产品的过程中,央企可能会发现当地独特的农产品资源适合开发新的食品加工项目。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央企可以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央企与帮扶地区企业的合作也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如果帮扶地区有一些特色产品在其他地区有潜在的消费市场,央企可以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将这些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自身的业务拓展创造条件。
获取优质资源
帮扶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央企通过消费帮扶与当地建立紧密的联系后,可以更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例如,某些帮扶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央企在进行消费帮扶的同时,可以与当地在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获取稳定的资源供应。同时,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也可以为央企的项目提供人力支持。
三、对宏观经济的贡献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
央企的消费帮扶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超12亿元的采购,将资金注入这些地区,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例如,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帮扶县,原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央企的采购资金流入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逐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在产业发展方面,央企的帮扶能够带动帮扶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随着产业的发展,当地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状况得到缓解。
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
央企的消费帮扶迎春行动涉及到全国多个帮扶地区,这一行动加强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帮扶地区的产品通过央企的采购进入到更广泛的市场,同时,央企也会将自身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带到帮扶地区。例如,东部地区的央企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带到中西部的帮扶地区,促进了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2. 推动国内大循环
拉动消费需求
央企超12亿元的采购额,直接拉动了帮扶地区的消费需求。这些采购资金流入帮扶地区后,会在当地产生一系列的经济连锁反应。当地企业和农户获得收入后,会增加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购买。例如,农民可能会购买更多的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也会增加对家电、日用品等生活资料的消费,从而进一步拉动消费市场的繁荣。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帮扶地区的很多产业是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央企的采购有助于稳定这些产业的发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例如,一些帮扶地区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央企的采购保障了这些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避免了因供应不足导致的产业链中断风险,对于维护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