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血管收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增加。以下是冬天呵护心血管的一些方法:
一、生活习惯
1. 适度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冬季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进行运动,此时气温相对较高,可避免过早或过晚运动因寒冷刺激诱发心血管疾病。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00 120步左右;也可将其拆分成每天30分钟,分5天完成。
2.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应保证7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调整,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如每工作1 2小时,起身活动10 15分钟,放松身心。
二、饮食调节
1. 控制饮食总量
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避免暴饮暴食,防止体重过度增加给心血管带来负担。
2.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建议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00 300克。
选择健康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油、油炸食品等;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有助于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的食用;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少吃甜食、饮料等。
三、保暖防寒
1. 注意添衣保暖
外出时要穿戴足够的保暖衣物,特别是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头部散热占全身散热的30%,外出可戴帽子;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围巾是很好的保暖选择;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要穿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2. 保持室内适宜温度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保持在18 24℃较为适宜。可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调节室温,但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空气干燥引发呼吸道疾病。
四、情绪管理
1. 保持心态平和
避免情绪过度激动、紧张、焦虑或愤怒。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情绪。例如,每周安排2 3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听音乐时间,选择轻松舒缓的古典音乐或自然音效。
2. 积极应对压力
学会正视生活中的压力源,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家务劳动等,避免压力积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五、定期检查
1. 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冬季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遵医嘱按时服药,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收缩压90 139mmHg,舒张压60 89mmHg);血脂异常者每3 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 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2.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