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雅安“非遗版”春节 雅韵“年味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雅安的“非遗版”春节充满独特的雅韵“年味”,以下是一些体现:

一、传统表演艺术
1. 芦山花灯
   特色表演形式
     芦山花灯是雅安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歌舞小戏。在春节期间,表演者们头戴独特的花灯帽,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登台表演。其表演形式以“一丑一旦”为主,丑角手持蒲扇,通过幽默诙谐的动作和表情逗趣观众;旦角则舞姿轻盈,两者配合默契。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芦山花灯的唱腔丰富多样,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如高腔、平腔等。高腔声调高亢嘹亮,拖腔悠长,能够传达出热烈欢快的节日氛围;平腔则相对婉转悠扬,适合叙事性的唱段,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展现出雅安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意义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芦山花灯的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老艺人将表演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它承载着雅安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观,通过春节期间的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雅安的民俗文化。
2. 石棉环山鸡节
   独特的仪式与表演
     环山鸡节是石棉藏族同胞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春节前后举行。这一节日有着独特的仪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祭鸡仪式。人们会精心挑选一只健壮的公鸡,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在祭祀过程中,喇嘛诵经祈福,人们围绕着公鸡献上青稞酒、哈达等祭品。
     伴随着仪式,还有精彩的藏族歌舞表演。藏族同胞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跳起锅庄舞。锅庄舞的舞步整齐有力,舞者们手臂挥舞,边跳边唱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如歌颂家乡的山川美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等。
   民族融合与交流的体现
     在雅安的春节氛围中,石棉环山鸡节成为民族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不同民族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和感受这一独特的节日。汉族同胞可以体验藏族文化的魅力,藏族同胞也能与其他民族分享自己的传统习俗,促进了雅安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二、传统手工艺展示
1. 荥经砂器制作技艺展示
   制作工艺的魅力
     荥经砂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春节期间,砂器制作技艺的展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砂器制作采用独特的原料,主要是当地特有的高岭土粘土。制作过程包括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晒、烧制等多道复杂工序。
     在烧制环节,采用传统的馒头窑,以煤炭为燃料。烧制时,窑内温度高达1300℃左右,工匠们凭借丰富的经验控制火候和烧制时间。这种传统烧制方法使得荥经砂器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储热性能。
   砂器的春节文化内涵
     荥经砂器在春节期间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砂器制品如砂锅、砂罐等成为春节餐桌上的特色厨具。用荥经砂器炖煮的食物,如砂锅炖鸡、砂罐煨汤等,味道鲜美,别有一番风味。同时,砂器还被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如砂器花瓶等,被用于家庭春节装饰,增添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2. 汉源花椒传统制作技艺展示
   花椒制作的传统工序
     汉源花椒闻名遐迩,春节期间对其传统制作技艺的展示也很有看点。首先是采摘环节,汉源花椒采摘讲究时机,一般在花椒果实成熟但尚未完全开裂时进行手工采摘。采摘后的花椒要经过晾晒,晾晒时需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将花椒均匀摊开,每天翻动几次,以确保花椒干燥均匀。
     晾晒后的花椒还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果实。最后是包装环节,传统的包装采用手工编织的竹篓或纸袋,既环保又能保持花椒的香气。
   花椒与春节美食文化
     在春节的美食文化中,汉源花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花椒是川菜的重要调味料,在春节的家宴上,许多川菜如麻婆豆腐、水煮鱼等都离不开汉源花椒。它独特的麻味为菜肴增添了浓郁的风味,也是雅安地区春节饮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民俗活动
1. 雨城龙灯舞
   龙灯舞的精彩表演
     雨城龙灯舞是雅安春节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龙灯的制作十分精美,龙身由多节组成,每节都用竹篾扎制骨架,然后糊上彩纸或绸缎,绘制上精美的龙鳞图案。龙头造型威严,龙角高耸,龙眼圆睁,龙须飘动。
     舞龙时,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舞龙者们齐心协力,舞动龙身。龙灯在舞龙者的手中上下翻腾、左右盘旋,仿佛蛟龙出海、行云布雨。龙灯舞的套路丰富多样,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龙摆尾”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节奏感,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节日氛围的营造
     雨城龙灯舞在春节期间走街串巷,所到之处都充满了欢乐的节日氛围。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跟随龙灯队伍,欢声笑语不断。龙灯舞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社区凝聚力的体现,它将雨城的居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春节。
2. 天全牛儿灯
   牛儿灯的表演特色
     天全牛儿灯是一种富有生活情趣的民俗表演。表演以模拟牛的生活习性和劳动场景为主,由两人扮演牛,一人扮演牧童。“牛”的制作形象逼真,用竹篾和布制作牛身,牛角、牛尾等细节也都栩栩如生。
     表演过程中,“牛”会做出吃草、耕地、嬉戏等动作,牧童则手持牛鞭,时而驱赶牛儿,时而与牛儿互动,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牛儿灯的表演还伴有简单的说唱,说唱内容多为歌颂农村生活、祈求丰收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农耕文化的传承
     天全牛儿灯是雅安农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在春节期间的表演,让年轻一代了解到传统农耕社会中牛的重要性以及农村生活的场景。这种民俗活动反映了雅安人民对农耕文化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春节期间对来年农业丰收的美好祈愿。

雅安的“非遗版”春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和表演,为春节增添了独特的雅韵“年味”,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雅安的传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春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6 14:48 , Processed in 0.0968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