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积极应对大风降温天气是保障民众生活、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方式:
一、民生保障方面
1. 供暖保障
在北方地区,大风降温天气意味着取暖需求的增加。供热企业会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加大煤炭储备量,确保锅炉等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会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供热参数,提高供热温度,保证居民室内温暖舒适。
对供热管网进行巡检,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泄漏等问题。许多城市组建了专门的供热抢修队伍,一旦发现管网故障,可以迅速响应,减少对居民供热的影响。
2. 困难群体救助
民政部门会重点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社区工作人员会上门走访,为他们送去保暖物资,如棉被、棉衣等。
检查困难群体的居住环境,确保住房的保暖性和安全性。比如,对一些老旧房屋进行防风保暖检查,帮助封堵门窗缝隙,防止冷风灌入。
二、农业生产方面
1. 设施农业防护
对于温室大棚,农民会加固棚架结构。在大风天气来临之前,用绳索、地锚等加固大棚的骨架,防止大棚被风吹垮。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产区,菜农们会仔细检查每个大棚的支撑结构,添加防风压膜线,确保塑料薄膜牢固覆盖在大棚上。
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在降温时,通过覆盖保温被、草帘等方式保持棚内温度,同时合理控制通风时间,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引发病虫害。
2. 农作物保护
对露天种植的农作物,如小麦等,农民可以采取灌溉的方式,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减轻降温对农作物的冻害影响。
在果园里,果农会对果树进行包裹防护。用稻草、麻袋等材料包裹树干,既能起到保暖作用,又能防止果树树皮被冻伤。
三、交通出行方面
1. 道路交通安全保障
交通管理部门会增加道路巡逻力度。交警在大风降温天气下,重点巡查桥梁、山区道路等易受影响的路段,及时发现和处理因大风导致的道路障碍物,如被吹倒的树木、广告牌等。
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根据天气状况适时调整限速标准。当风力达到一定级别时,降低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屏、交通广播等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和安全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2. 公共交通运营调整
公交公司会提前检查车辆状况,特别是车辆的制动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位,确保车辆在低温、大风天气下能够正常运行。
地铁运营方会加强车站和隧道的设施检查,如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等。在极端大风天气下,可能会对地面车站的出入口进行适当防护,防止杂物被吹入站内影响运营安全。
四、城市运行方面
1. 户外设施检查维护
市政部门会对城市中的广告牌、路灯、电线杆等户外设施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进行加固或拆除,防止其被大风吹落砸伤行人。
电力部门会加强对输电线路的巡检。大风可能会导致输电线路舞动、树枝触碰电线等情况,电力工人通过无人机巡检、人工巡检等方式,及时排除隐患,保障电力供应稳定。
2. 环卫工作调整
环卫部门会调整作业方式。在大风天气下,减少扬尘作业,如暂停道路洒水等。同时,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和收集,防止垃圾被风吹散,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