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面临一定挑战并有着积极的发展趋势:
一、重要意义
1. 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机制下,新能源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能够更精准地反映电力的供需关系以及不同地区的资源价值。例如,在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市场竞争,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这些地区由于资源优势,新能源发电成本相对较低,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能够促使资源向最有效率的生产企业和地区集中,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新能源发展
市场定价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成本降低。当上网电价由市场决定时,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会不断寻求技术改进以降低发电成本。例如,光伏企业会加大对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单位发电成本。同时,市场形成电价也有利于新能源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项目规模和建设进度,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推动电力市场改革
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是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使电力市场向更加开放、竞争和灵活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电力市场中,新能源往往依赖补贴等政策支持,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随着新能源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将更加准确,能够促进发电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包括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企业与新能源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推动整个电力市场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
二、面临挑战
1. 价格波动风险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例如风能和太阳能受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这使得新能源电力的供应不稳定,从而可能导致市场电价的大幅波动。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难以准确预测电价走势,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电力用户而言,不稳定的电价可能影响其用电成本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电价敏感的工业用户。
2. 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电力市场的市场主体发育还不够成熟,一些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同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配套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新能源大量接入电网的情况下,由于其波动性,需要辅助服务(如调频、调峰等)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但目前辅助服务市场的定价和交易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求。
3. 对传统能源的冲击协调
新能源上网电价的全面市场化可能对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企业造成较大冲击。传统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着与成本不断降低的新能源发电竞争的压力。如果协调不好,可能导致传统能源企业的经营困难,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传统能源的有序退出,同时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发展趋势
1. 与储能技术结合更加紧密
随着新能源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了平抑发电的间歇性和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将更加积极地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储能技术可以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从而提高新能源电力的可调度性。例如,大型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可以与风电场、光伏电站配套建设,使新能源电力能够像传统化石能源电力一样稳定供应,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机遇
市场定价机制为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分布式新能源(如分布式光伏发电、小型风力发电等)靠近用户端,可以减少输电损耗。在市场形成电价的情况下,分布式能源可以根据当地的电力需求和价格情况,灵活地向周边用户供电,通过微电网等形式实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余电上网交易,进一步推动分布式能源的普及和发展。
3. 跨区域电力市场整合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和市场定价,跨区域的电力市场整合将是一个重要趋势。不同地区的新能源资源禀赋不同,通过跨区域的电力市场整合,可以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例如,我国西部、北部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地区,在跨区域的电力市场框架下,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既有利于新能源的充分利用,也能满足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