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聚焦这些方面推出硬举措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详细阐述:
一、做强实体经济的硬举措
1. 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设立专项补贴资金,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利用机器人实现零部件的高精度焊接和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建立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库,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推广,引导其他企业效仿。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在土地供应、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新兴产业企业进行投资。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扶持电池研发、整车制造等相关企业发展。
2. 产业链完善
强链补链
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梳理工作,找出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缺失环节。针对高端芯片制造等薄弱环节,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关。
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精准招商。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引进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建设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某个地区集中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配套建设面料市场、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等,提高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力。
加强产业集群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
1. 简化行政审批
推行“一网通办”
整合各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办事“一网申报、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例如,企业注册登记、税务申报、项目审批等业务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在线办理。
优化平台的功能,提供智能引导、在线咨询、进度查询等服务,提高办事的便捷性。
审批流程再造
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精简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材料。例如,对于一些小型建设项目,实行简易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时间。
推行并联审批,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由牵头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批,避免企业多头跑、反复跑。
2. 降低企业成本
税费减免
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地方性的税费减免政策,如对新设立的小微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部分税费。
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降低要素成本
在土地方面,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出让年限,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
在能源方面,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用电价格。鼓励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与发电企业协商电价。
三、推进科技创新的硬举措
1. 增加研发投入
政府引导投入
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逐年增加资金规模。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例如,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提高科研基础设施水平。
制定研发投入补贴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贴。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本地的科技企业。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在上市辅导、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2. 人才激励与引进
人才激励政策
出台针对科技人才的奖励政策,如设立科技人才奖,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高额奖金。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收益。
人才引进计划
制定人才引进目录,明确重点引进的科技人才类型和专业领域。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如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
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引进的人才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
通过以上做强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硬举措,可以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