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甘肃省保障农民工春节后有序返岗复工的一些常见举措:
一、交通保障方面
1. 组织专列专车
开通农民工返岗“点对点”运输服务专列、专车。根据农民工集中返岗需求,协调铁路、公路运输部门,制定专门的运输计划。例如,对于一些劳务输出大县,提前统计返岗农民工的数量、目的地等信息,集中安排客运大巴将农民工从家门口直接送到务工地的企业或工业园区附近。
为乘坐专列、专车的农民工提供便利条件,如在车站设置专门的候车区域,提供免费的饮用水、防疫物资等,确保农民工在旅途中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2. 交通补贴政策
部分地区会出台交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对乘坐特定交通工具(如长途汽车、火车等)返岗的农民工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减轻农民工的交通费用负担。补贴资金可能由政府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企业在农民工返岗后按照规定程序为其申报补贴。
二、就业服务方面
1. 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线上招聘: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甘肃省各地的人社部门会联合当地企业,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发布大量的用工岗位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建筑、制造、服务等多个行业,并且详细注明岗位要求、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内容。农民工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浏览招聘信息,进行简历投递和在线应聘。
线下招聘:举办线下招聘会,选择在农民工集中的乡镇、社区设置招聘会场。邀请当地及外地企业参加,提供面对面的求职和招聘对接平台。在招聘会上,还会设置政策咨询服务台,为农民工解答就业创业相关政策问题,如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
2. 劳务协作对接
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劳务协作对接。甘肃省与东部沿海等劳务输入集中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春节前后,双方会进行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甘肃方面向输入地提供本地农民工的资源信息,包括劳动力数量、技能水平等情况;输入地则反馈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通过这种协作,能够更好地组织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前往输入地就业,提高就业匹配度。
三、技能培训方面
1. 岗前技能培训
在农民工返岗复工前或返岗初期,组织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农民工的就业意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对于即将进入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新型建筑工艺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民工,进行家政服务技能提升、职业道德等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包括集中授课、现场实操演练等。
政府会对参加岗前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给予培训补贴,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培训机构或企业(如果企业自行组织培训),以降低农民工的培训成本,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 技能提升培训信息推送
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工推送技能提升培训信息。利用短信平台、基层就业服务站点等,将各类技能提升培训的项目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报名方式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农民工。同时,鼓励农民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以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四、权益保障方面
1. 劳动监察执法
在农民工返岗复工期间,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劳动监察部门深入企业,检查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拖欠工资、违法延长工作时间、不签订劳动合同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企业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罚。
设立举报投诉渠道,农民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举报企业的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对举报投诉案件进行快速受理、调查和处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 政策宣传与法律援助
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政策讲座等形式,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工资支付规定、工伤保险等政策知识。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在涉及劳动纠纷时,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确保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