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河北正定:古城文化有“看头”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正定的古城文化确实极具“看头”,以下是其多方面的体现:

一、古建筑方面
1. 正定古城墙
   正定古城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城墙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修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周长约12公里的规模。
   城墙为土城,外包砖,高约10米,上宽约6米,下宽约10米。城墙上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曰迎旭、西曰镇远、南曰长乐、北曰永安,每座城门都建有瓮城、月城和城门楼。城门楼巍峨壮观,其中南门城楼最为雄伟,它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是正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登上城墙漫步,可以俯瞰古城内的传统街区布局和城外的田园风光,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2. 隆兴寺
   隆兴寺是正定古城文化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京外名刹之首”。它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唐改名为隆兴寺。
   寺内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数大悲阁,阁内供奉着一尊高达21.3米的铜铸千手观音像,这尊观音像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的一尊。观音像神态端庄,比例匀称,衣袂飘飘,42只手臂各持不同法器,展现出高超的铸造艺术。除大悲阁外,隆兴寺还有摩尼殿、转轮藏殿、毗卢殿等古建筑。摩尼殿的建筑风格独特,其四面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这种建筑形式在我国古建筑中较为罕见,梁思成先生称其为“世界古建筑孤例”。

3. 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是正定古城现存寺院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寺内的钟楼和须弥塔是其标志性建筑。钟楼为砖木结构,二层楼阁式建筑,楼上悬挂着一口唐代铜钟,重达5000公斤,钟声悠扬,可传数里之外。须弥塔为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塔,高约48米,塔身古朴典雅,四角悬挂风铃,微风吹拂时,铃声清脆悦耳。开元寺塔和钟楼相对而立,这种塔与钟楼左右对峙的布局也是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二、历史文化名人方面
1. 赵佗
   赵佗是正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正定(当时称恒山郡真定县)。秦朝时,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令,后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
   赵佗在位期间,积极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他统治南越国长达81年,使岭南地区从原始的部落社会逐步走向了封建文明社会,对岭南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2. 范仲淹
   范仲淹虽然祖籍为邠州(今陕西彬县),但他的母亲改嫁到正定(当时的真定),范仲淹曾在正定求学。
   范仲淹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在正定的学习经历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后来他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等更是千古名篇,而他在正定的足迹也成为古城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三、民俗文化方面
1. 正定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具雏形。
   常山战鼓的表演形式独特,鼓手们身着古装,以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为乐器,鼓点紧凑,节奏明快。其代表性曲目有《得胜令》《将军令》等。表演时,鼓手们或站成方阵,或列成纵队,边敲边舞,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常山战鼓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正定人民英勇豪迈、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各种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中都会进行表演。
2. 正定高照
   正定高照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杂技艺术。它起源于民间的祈年活动,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高照的道具是一根长达数米甚至十几米的粗竹竿,表演者将竹竿竖起,通过各种技巧使竹竿在空中保持平衡并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如单手托竿、双手交替抛竿等。同时,还伴有锣鼓等乐器的演奏,气氛热烈欢快。正定高照展现了正定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也是正定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春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12 01:34 , Processed in 0.0605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