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文明单位引领城市‘精气神’”的阐述:
一、文明单位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
1. 传播核心价值观
黔西南州的文明单位积极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单位内部设置文化墙、宣传栏,用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解读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些单位还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干部职工深入理解并践行。
在社会层面,文明单位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乡村进行宣传。他们将核心价值观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制作成宣传手册发放给群众,提高了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和认同感。
2. 道德模范示范
文明单位注重挖掘和培育本单位的道德模范人物。这些道德模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如一些企业中的员工多年来坚持参与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他们的事迹被单位广泛宣传。
文明单位还邀请州内的道德模范到单位开展讲座,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同时,积极推荐本单位的优秀职工参与州级、省级道德模范评选,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
二、对城市文明风尚养成的促进
1. 文明礼仪推广
文明单位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活动,从着装规范、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等方面对职工进行培训。职工们将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带到家庭和社会中。
一些文明单位与社区合作,举办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志愿者们向社区居民示范正确的握手、鞠躬等礼仪动作,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禁忌,促进了城市居民整体文明礼仪水平的提升。
2. 文明习惯养成
在单位内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引导职工养成文明习惯,如垃圾分类投放、节约水电、文明就餐等。同时,文明单位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选活动,激励职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在社会上,文明单位组织志愿者在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劝导。例如,在交通路口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公园劝导游客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等,助力城市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贡献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黔西南州的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一些文化单位深入挖掘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传统的歌舞、手工艺等进行整理和保护。例如,组织专家对布依族的八音坐唱进行研究,培养年轻的传承人。
在文化创新方面,文明单位结合现代文化需求,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如将少数民族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既传承了文化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2. 文化活动开展
文明单位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它们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晚会、书画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盛宴。
一些文明单位还与其他单位、社区联合开展文化活动,加强了单位之间、单位与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提升了城市文化的活力和凝聚力。
四、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带动
1. 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
文明单位率先成立志愿服务队,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志愿服务的宗旨、服务内容、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机制等。例如,一些机关单位的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水平。
在志愿服务的组织方面,文明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详细的志愿服务计划。如卫生系统的文明单位组织医疗志愿服务队到偏远乡村开展义诊活动,教育系统的文明单位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等。
2. 志愿服务项目拓展
文明单位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项目。从最初的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常规项目,拓展到文化传播、心理咨询等多元化项目。例如,一些企业文明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为职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文明单位之间还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如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多个文明单位联合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文明风尚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