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取暖神器”成“安全凶器”》
一、引言
在寒冷的季节里,各种“取暖神器”如电暖器、热水袋、暖手宝等成为人们的贴心伴侣,为人们带来温暖。然而,随着这些取暖设备的广泛使用,因使用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原本的“取暖神器”可能瞬间变成危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凶器”。
二、常见“取暖神器”及其安全隐患
1. 电暖器
火灾隐患
电暖器功率较大,如果使用的插座、电线不符合要求,容易引发电路过载。例如,一些老旧小区的电线可能存在老化现象,若将大功率电暖器插在这样的线路上长时间使用,电线就会因为过热而引发火灾。
电暖器如果放置在易燃物附近,如靠近窗帘、沙发等,电暖器散发的热量可能会使这些易燃物达到着火点。有些用户在使用电暖器时,习惯将衣物搭在上面烘烤,一旦衣物滑落覆盖住散热口,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就会迅速升温引发火灾。
烫伤风险
部分电暖器表面温度很高,特别是小太阳式电暖器,其发热部位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很高的温度。如果使用者不小心触碰,或者儿童在玩耍时靠近,很容易被烫伤。
2. 热水袋和暖手宝
爆炸危险
传统的热水袋如果注水过满,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或者受热膨胀,热水袋的塞子可能会被顶开,里面的热水喷出,导致烫伤。而且如果热水袋的质量不好,存在材料老化、密封不严等问题,也容易发生破裂。
一些劣质的电极式暖手宝更是存在严重的爆炸风险。电极式暖手宝是通过电极直接对袋内液体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容易产生气体,使暖手宝内部压力增大。一旦内部压力超过暖手宝的承受极限,就会发生爆炸。
低温烫伤
无论是热水袋还是暖手宝,在使用时如果长时间与皮肤直接接触,尤其是在睡眠过程中使用,皮肤在低温长时间的作用下,会导致低温烫伤。这种烫伤可能不会立即引起疼痛,但对皮肤的损伤却不容小觑,严重时可能会伤及真皮层,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三、如何安全使用“取暖神器”
1. 电暖器的安全使用
电路安全
使用电暖器前,要检查插座和电线是否能够承受电暖器的功率。尽量选择带有接地的三孔插座,并且避免将多个大功率电器同时插在同一个插座上。如果发现电线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应及时更换。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一旦电暖器发生漏电现象,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摆放位置
将电暖器放置在平稳、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周围至少保持0.5米的安全距离。不要在电暖器上烘烤衣物等物品,如果需要烘干小物件,可以使用专门的烘干架,并保持适当的距离。
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电暖器时,不要随意触摸发热部位,尤其是儿童要远离电暖器。如果电暖器有异味或者发出异常声音,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检查。
2. 热水袋和暖手宝的安全使用
选择合格产品
购买热水袋和暖手宝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查看产品的标识、说明书等。尽量避免购买电极式暖手宝,选择安全性更高的电热丝式暖手宝。
正确使用
对于热水袋,注水时不要超过规定的水位线,注水后要将塞子拧紧,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挤压热水袋。
暖手宝在充电时,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在充电时使用,充电完成后要及时拔掉电源。使用暖手宝时,不要长时间与同一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可以在暖手宝外面包裹一层毛巾等。
四、监管与宣传的重要性
1. 监管方面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取暖设备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生产厂家的检查频率和范围。对于生产不合格“取暖神器”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整改或吊销生产许可证。例如,对生产电极式暖手宝的企业要坚决取缔,以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销售环节,要加强对市场上取暖设备的抽检,确保在售商品符合安全标准。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商家,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吊销营业执照。
2. 宣传方面
媒体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网络、报纸等,向公众普及“取暖神器”的安全使用知识。可以制作一些安全使用的公益广告或者专题节目,详细介绍各种取暖设备的安全隐患和正确使用方法。
社区和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安全宣传活动。社区可以组织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居民讲解取暖设备的安全知识;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安全使用取暖设备的知识,让学生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家人。
五、结论
“取暖神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便利,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通过使用者自身提高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生产厂家严格遵守安全标准生产合格产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媒体和社区等积极宣传安全知识,才能让“取暖神器”真正安全地为我们驱走寒冷,而不会成为“安全凶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