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高原明珠”滇池连续七年全湖保持Ⅳ类水质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滇池连续七年全湖保持Ⅳ类水质是一项非常显著的成果。以下是取得这一成果的多方面原因:

一、治理措施
1. 控源截污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在滇池流域大力建设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许多老旧城区进行了管网改造升级,新建城区按照高标准规划污水管网布局。例如,昆明通过实施一系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将城市污水尽可能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减少污水直排滇池的情况。
     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像昆明市的一些污水处理厂经过升级改造后,处理工艺更加先进,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更高的标准,从而减少了对滇池水体的污染负荷。
   入湖河道整治
     对滇池的众多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以盘龙江为例,一方面开展河道清淤工作,清除河道内长期淤积的底泥,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等,清淤能够有效减少这些污染物向滇池的释放。
     另一方面对河道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护岸,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够通过植物的吸收、过滤等作用进一步净化入湖河水。
2. 生态修复
   湿地建设与恢复
     在滇池周边大规模建设和恢复湿地。例如,捞鱼河湿地、斗南湿地等,这些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对滇池水体起到净化作用。
     湿地为众多鸟类、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据统计,随着滇池湿地面积的扩大,来滇池栖息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一些珍稀鸟类也开始在滇池周边出现。
   湖滨带修复
     对滇池湖滨带进行修复,拆除湖滨带的违章建筑,退塘还湖、退田还湖。湖滨带的修复增强了湖泊的自然生态功能,湖滨植被可以有效拦截陆源污染物,减少其进入滇池水体,同时湖滨带的修复有利于改善湖泊的水动力条件。

3. 内源治理
   底泥疏浚与处置
     滇池进行了底泥疏浚工程,通过机械挖掘等方式将湖底的污染底泥清除。这些污染底泥是滇池水体中营养盐和污染物的重要内源,底泥疏浚能够直接减少湖内污染物的存量。
     在底泥疏浚后,对疏浚底泥进行妥善处置,例如将其用于制砖、堆肥等资源化利用,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
   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应用
     采用一些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如向滇池水体中投加微生物菌剂等。这些微生物菌剂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改善滇池水体的水质状况。

4. 流域管理与综合调控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滇池流域建立了统一的管理体制,打破了过去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成立了专门的滇池管理机构,整合了水利、环保、农业等多部门的职能,实现了对滇池流域从源头到湖体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执法。
   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制定并实施滇池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统筹考虑滇池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多方面的目标。规划不仅关注滇池湖体本身,还涵盖了整个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例如对流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业污染减排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加强水资源调控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调控,合理调配滇池的水资源。例如,实施牛栏江 滇池补水工程,增加滇池的水资源量,改善滇池的水动力条件,提高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牛栏江的优质水源注入滇池,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滇池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二、积极意义
1. 生态意义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质的改善为滇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水质提升到Ⅳ类,滇池的水生生物群落得到逐步恢复。许多本地鱼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一些濒危鱼类的种群数量开始出现稳定甚至增长的趋势。例如金线鲃等滇池特有的鱼类,在适宜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下,其繁殖和生存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为鸟类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和觅食场所。大量候鸟在迁徙季节选择滇池作为中途停歇地,促进了鸟类的种群交流和繁衍,丰富了滇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
     Ⅳ类水质有助于维持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水质的改善使得湖泊中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水生植物能够正常生长,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鱼类等生物的正常活动又会影响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促进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社会经济意义
   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滇池水质的提升直接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湖水不再散发难闻气味,周边的空气清新度提高。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因滇池污染而带来的健康风险,例如,过去滇池污染严重时,周边居民可能面临水源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现在水质改善后,这种风险大大降低。
   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
     滇池作为“高原明珠”,水质改善后对区域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更多的游客被吸引到滇池旅游观光,带动了周边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旅游交通等。
     滇池水质的改善也有利于提升昆明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对于吸引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1 11:04 , Processed in 0.1688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