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滇池连续七年全湖保持Ⅳ类水质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滇池连续七年全湖保持Ⅳ类水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多方面的努力:

一、控源截污方面
1.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建设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例如,在滇池周边新建和扩建了多个污水处理厂,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这些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对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减少了大量污染物直接排入滇池。
   完善污水管网建设。通过铺设覆盖范围更广、更密集的污水管网,提高了污水收集率。许多老旧城区的污水管网得到改造升级,将以前直排滇池的污水纳入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 入湖河道治理
   对滇池的众多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像盘龙江等主要入湖河道,开展了河道清淤、河岸生态修复等工作。清除河道内多年淤积的淤泥,减少了淤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同时在河岸种植植被,建设生态护坡,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阻止了岸上污染物随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河道进而流入滇池。

二、生态修复方面
1. 湖滨湿地建设
   大规模建设湖滨湿地。滇池周边建设了多个湿地公园,如捞鱼河湿地公园、斗南湿地公园等。这些湿地犹如滇池的“肾脏”,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同时,湿地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2. 水生态系统修复
   实施了增殖放流等措施。向滇池投放适合当地水环境的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例如,投放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它们可以大量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改善水体的生态结构,促进滇池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流域管理方面
1. 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的滇池管理协调机制。涉及环保、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以及滇池流域内的各个区域,各方协同合作。例如,在制定滇池保护规划时,各部门共同参与,从不同角度提出措施并整合实施。不同区域之间加强了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避免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了滇池治理的整体效率。
2. 政策法规保障
   出台了一系列滇池保护的政策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各方在滇池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对污染滇池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处罚。例如,对违法向滇池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行为加大了执法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从法律层面为滇池的治理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2 07:02 , Processed in 0.0731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