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十年减少近3成是一个积极的成果,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多方面的努力:
一、政策与管理措施
1.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流域内各地实行了严格的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分配地下水开采额度。例如,河北省将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市、县,以定额管理的方式约束用水户的取水量,使得地下水开采在宏观上得到有效调控。
2. 取水许可制度强化
加强了对地下水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审查取水许可申请,对不符合水资源规划和保护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同时,对已有的取水许可证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范,对超采区域内的非法取水、违规取水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的地下水开采。
二、节水与替代水源措施
1. 农业节水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在海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技术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以河北省为例,在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区,许多农田由传统的大水漫灌改为滴灌或微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提高。滴灌技术能够将水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深层渗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可节水30% 50%。
种植结构调整
调整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了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耐旱作物的种植比例。例如,在部分地区减少了水稻的种植面积,改种棉花、杂粮等相对耐旱的作物。一些地方还发展了雨养农业,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2. 工业节水
节水工艺改造
流域内的工业企业积极进行节水工艺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例如,钢铁、化工等高耗水行业通过采用先进的循环冷却系统、中水回用技术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许多钢铁企业的吨钢耗水量大幅下降,中水回用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减少了对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水源的需求。
3. 水源替代工程
地表水调蓄工程建设
修建了一系列地表水调蓄工程,如水库、塘坝等,增加地表水的拦蓄量,提高地表水的利用效率。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为海河流域补充了大量的优质水源,有效替代了部分地下水的开采。沿线城市如北京、天津等将南水北调水用于城市供水、工业生产和生态补水等方面,减少了对本地地下水的开采量。
再生水利用
加强了城市再生水设施建设和再生水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浇洒、工业冷却等领域。如北京市的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紧张局面,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三、生态补水与修复措施
1. 河道生态补水
利用外调水和本地地表水,对海河流域的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例如,在枯水期向永定河、大清河等主要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工程。这不仅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增加了河流的基流,还有助于抬升地下水位。当河水补给地下水时,有效地补充了地下水资源,缓解了超采状况。
2. 地下水回灌工程
在适宜的地区开展了地下水回灌工程。通过修建回灌井、渗坑等设施,将处理后的地表水或再生水回灌到地下含水层中。在一些地下水漏斗区,采用人工回灌的方式,提高地下水位,改善地下水超采状况。
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面积的减少是多方面协同努力的结果,这对于缓解流域水资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