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半月京津冀及周边出现轻至中度污染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气象因素
1. 静稳天气
在2月下半月,京津冀地区可能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如同一个盖子,抑制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这样一来,污染物就难以向上扩散,只能在近地面堆积,从而容易引发污染。
同时,风速较小,地面风速可能长期维持在2米/秒以下,弱风环境无法有效地将污染物吹散,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不断积聚。
2. 湿度条件
该时段内,相对湿度可能有所增加。较高的湿度会影响大气的扩散能力,一方面水汽会与污染物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例如形成气溶胶等,另一方面高湿度下的大气边界层相对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二、污染物排放因素
1. 本地源排放
京津冀地区工业发达,在冬季采暖期的2月下半月,部分工业企业仍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等。
冬季采暖需求持续存在,大量的燃煤锅炉用于取暖,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是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此外,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本地污染源,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等,在静稳气象条件下容易积累。
2. 区域传输
京津冀周边地区的污染源也会对其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周边省份的一些高污染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在特定的风向作用下,会传输到京津冀地区。当本地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扩散时,这些传输过来的污染物就会叠加在本地污染物之上,加重污染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