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生态的共创实践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和主体的协同合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共创实践方面:
一、企业内部的共创
1. 跨部门协作
产品设计与制造部门融合
在传统制造企业中,产品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往往相对独立工作。在智能制造生态共创实践中,这两个部门通过建立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深度融合。例如,设计部门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产品的设计模型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制造部门。制造部门可以提前对设计的可制造性进行评估,提出诸如产品结构优化、零部件装配便利性等方面的建议,反馈给设计部门。这样能够有效缩短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研发与营销部门协同
研发部门不再仅仅埋头于技术研发,而是与营销部门紧密合作。营销部门通过收集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报等信息,为研发部门提供明确的研发方向。例如,一家智能家居企业的营销团队发现消费者对智能安防产品的隐私保护功能有较高关注度,便将这一需求传递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据此开发出具有高级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模式的智能安防系统。同时,研发部门也会向营销部门提供产品的技术亮点和功能特性,以便营销部门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2. 员工赋能与创新激励
培训与技能提升
企业为员工提供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培训课程,涵盖工业物联网(I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例如,富士康为员工开设了工业互联网学院,提供从基础编程到智能设备操作维护等一系列课程,使员工能够适应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工作需求。员工经过培训后,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智能制造项目中,如操作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分析生产数据以优化生产流程等。
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建立内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创新想法和改进方案。例如,海尔推行“人人创客”模式,员工可以提出自己的创业项目,如果项目通过评估,员工可以成为项目的负责人,获得公司的资源支持和相应的收益分配。这种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在智能制造生态构建中,员工提出了许多关于智能家电个性化定制生产流程优化、智能供应链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方案。
二、企业间的共创
1. 供应链协同
信息共享与需求预测
在智能制造生态下,供应链中的企业之间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制造商的全链条信息流通。例如,汽车制造企业与其零部件供应商共享生产计划、库存水平和销售预测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市场需求进行更精准的预测。零部件供应商可以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提前安排生产和配送,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风险。同时,原材料供应商也能根据零部件供应商的需求调整原材料的供应节奏,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质量协同管控
供应链企业共同建立质量管控体系。终端制造商将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等信息传递给各级供应商,供应商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例如,苹果公司对其手机零部件供应商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从芯片制造到外壳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流程。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会将质量检测数据实时反馈给苹果公司,双方共同分析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2. 产学研合作
联合研发项目
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例如,华为与多所高校的计算机学院合作,共同开展5G通信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高校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人才资源,华为提供研发资金和实际应用场景。双方在智能工厂的无线通信优化、工业设备的5G远程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并逐步应用到实际的智能制造生产中。
人才培养与交流
产学研之间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定向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例如,西门子与一些工科院校合作,设立智能制造实习基地。高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深入了解西门子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生产运营管理。同时,企业的工程师也会到高校进行讲座和技术交流,促进知识的双向传播。
三、与用户和社区的共创
1. 用户参与设计与反馈
定制化生产
在智能制造生态中,企业通过在线平台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例如,戴尔电脑允许用户在其官方网站上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电脑的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配置组件,实现电脑的个性化定制。企业根据用户的订单需求进行生产,这种定制化生产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提高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同时,企业还会收集用户使用产品后的反馈意见,用于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研发。
用户社区互动
企业建立用户社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例如,小米公司的MIUI论坛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社区,小米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分享使用小米手机和其他智能产品的体验,提出改进建议和新功能需求。小米公司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会定期关注论坛内容,将用户的需求和建议纳入产品的优化和新功能开发计划中。
2. 社会责任与社区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企业在共创实践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共同推动绿色制造。例如,一些纺织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采用环保型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企业还会与社区合作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环保制造的认知和支持。同时,企业在选址和生产布局时,充分考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
就业与社区经济
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例如,一家新建立的智能工厂在当地社区招聘员工,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智能制造岗位的要求。企业还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在社区周边发展,如物流、餐饮、住宿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繁荣社区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