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临时性任务”不受减负“白名单”约束?隐性考核困扰教师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对“‘临时性任务’不受减负‘白名单’约束?隐性考核困扰教师”这一现象的分析:

一、临时性任务与减负“白名单”
1. 减负“白名单”的初衷
   教育减负“白名单”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展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旨在减少不必要的负担源,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保障教师能够在合理的工作框架内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明确规定了正常的课程教学、合理的课后服务内容等属于正常的教育教学范畴,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2. 临时性任务的现状
   与教育相关但溢出
     一些临时性任务虽然与教育有一定关联,但往往超出了减负“白名单”的范畴。例如,地方上突然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规模的文艺汇演以展示地方教育成果,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排练组织工作。
     还有诸如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依赖教师,且活动时间要求紧、任务重,像禁毒教育主题活动,要求学校在短时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上报大量材料。
   非教育相关事务的介入
     部分临时性任务与教育教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例如,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会将社区的一些宣传工作分配给学校,像人口普查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宣传等,要求教师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推广,甚至要求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并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以证明活动开展情况。

二、隐性考核困扰教师
1. 考核的隐蔽性
   形式多样
     隐性考核的形式十分多样。在教学成果方面,除了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外,可能还会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参加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间接指标。例如,学校可能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某学科竞赛中获奖,但在评优评先时,那些所教学生在竞赛中获奖较多的教师往往更有优势。
     在教育创新方面,一些学校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但对于创新成果的考核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教师可能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等,而这些工作的评价往往是隐性的,取决于领导或同行的主观判断。
   难以捉摸的评价标准
     隐性考核的评价标准模糊不清。例如,对于教师的师德考核,虽然有一些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因为个别学生或家长的反馈而受到影响,而这些反馈往往缺乏客观的衡量尺度。教师可能因为一次与家长的沟通不畅就被认为师德存在问题,影响其考核结果。
2. 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工作压力增加
     由于隐性考核的存在,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揣摩和迎合这些潜在的要求。为了在考核中表现良好,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外,还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可能影响考核的活动。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竞赛获奖率,教师可能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额外辅导,增加了自己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压力。
   职业发展受阻
     隐性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因为考核结果不明确且容易受到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教师可能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成绩不错,但在隐性的“教育创新”考核中不被认可,就可能失去晋升机会,从而影响其职业发展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1 20:26 , Processed in 0.0516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