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塞拉利昂渔业联合委员会会议近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着两国在渔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以下为会议要点梳理:
会议背景
机制化合作:该会议是中塞两国根据双边渔业合作协议框架建立的定期磋商机制,旨在协调渔业政策、促进产业对接。
战略意义:塞拉利昂作为西非重要渔业国家,与中国在海洋经济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
核心成果
资源管理共识:
双方同意加强渔业资源联合科学研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中方承诺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塞方完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
产业合作升级:
中方将推动企业在塞建设现代化水产加工园区
探讨建立冷链物流合作项目,提升塞方渔业附加值
能力建设支持:
2022025年度将为塞方培训100名渔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中方将派遣专家团协助塞方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
合作深化方向
蓝色经济拓展:探讨海洋牧场、生态养殖等新合作领域
贸易便利化:推动更多塞方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准入程序
可持续发展:加强打击IUU(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捞合作
中方表态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推动合作向全产业链延伸,支持塞方提升渔业自主发展能力。
塞方回应
塞拉利昂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长高度评价中方合作诚意,指出中资企业已为当地创造超2000个就业岗位,期待合作助力塞渔业产值五年内提升30%。
此次会议还确定了2025年在弗里敦举行第三届会议,并计划年内组建中塞渔业联合科研工作组。两国合作正从传统的捕捞领域向涵盖科研、加工、贸易的综合性伙伴关系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