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为确保2023年夏粮丰产丰收,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科学防控措施:
当前病虫害发生形势
主要威胁: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在部分麦区呈偏重发生态势
影响因素:春季气温波动大、降水偏多,为病虫害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防治措施
监测预警体系强化
增设300个田间监测点
实行"一周两报"制度
运用遥感技术开展大面积监测
统防统治推进
投入6亿元专项资金
组织植保专业服务队3500支
调配无人机2万台次开展飞防作业
技术指导服务
选派2000名农技人员下沉田间
印发技术手册50万份
开展线上培训覆盖30万人次
科学用药管理
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占比达85%
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
阶段防控重点
返青期:重点防治纹枯病
拔节期:防控茎基腐病
抽穗扬花期:严控赤霉病
灌浆期:防治蚜虫、白粉病
保障机制
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机制
建立病虫害防控包片督导制度
开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
农业保险覆盖率达78%
预期成效
通过综合防治,力争将病虫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为实现全省小麦亩产保持40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700万吨左右提供保障。当前全省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占比达83%,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河南省将继续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重点防范干热风、烂场雨等气象灾害,确保颗粒归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