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以下从政策环境、企业自身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提出建议:
优化政策与制度环境
落实公平竞争
-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隐性壁垒(如招投标、资质许可等领域)。
- 强化反垄断执法,保障中小微企业平等参与权。
减负增效
- 推进增值税简并税率,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 规范涉企收费,建立全国统一的惠企政策公示平台。
融资创新
- 发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
- 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企业内生动力提升
创新驱动
-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鼓励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
- 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提供云服务补贴,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治理现代化
- 推行"家族信托+职业经理人"混合治理模式。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核心员工持股比例可提升至30%。
市场开拓
-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下沉,支持建设海外仓网络。
- 组建行业联盟制定团体标准,抢占新兴领域标准话语权。
构建赋能生态系统
公共服务
- 建设国家级民营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政策匹配、供应链对接)。
- 建立跨区域产业创新综合体,共享试验检测设备。
人才支撑
- 实施"民营企业家领航计划",与顶尖商学院合作定制课程。
- 推动高校设立"微专业",定向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
风险防范
- 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修复快速通道。
- 组建行业风险互助基金,政府提供初始风险准备金。
重点突破领域
产业链协同
- 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中小企业按能力图谱参与分工。
绿色转型
- 建立碳账户金融体系,绿色技改投资享受贴息+加速折旧双重优惠。
代际传承
- 设立传承辅导专项基金,提供税务筹划、治理结构优化一站式服务。
典型案例参考:
- 浙江省"链长制":政府官员担任产业链协调人,促成民企进入大飞机配套体系。
- 深圳市"灯塔工厂"计划:财政资助领军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并向同行开放参观。
当前需要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创新浓度、人均全要素生产率等),避免简单以规模论英雄。政府角色应从"管理者"转向"生态共建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精准发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