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破局公募“旱涝保收”痼疾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4 1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旱涝保收"管理费模式正迎来重大变革。随着监管引导和市场竞争加剧,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的创新收费模式逐渐兴起,这一变革有望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传统收费模式的弊端
固定管理费制的缺陷:现行普遍采用的5%固定管理费模式,使基金管理人无论业绩好坏都能获得稳定收入,导致部分机构重规模轻业绩。
投资者利益错位:2022年数据显示,全行业超60%产品亏损,但管理人仍收取管理费逾千亿元,引发"基民不赚钱管理人却赚钱"的争议。
同质化竞争加剧:固定费率制下,部分机构通过渠道佣金战扩张规模,而非专注投资能力建设。

业绩挂钩模式的实践探索
浮动费率试点扩大:2023年监管批准首批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包括:
   - 基础管理费+超额收益分成(如0.8%基础费+15%超额报酬)
   - 对称浮动费率(业绩达标上浮,未达标下调)
   - 规模挂钩递减费率

国际经验本土化:借鉴海外对冲基金"高水位法",部分产品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仅对超越基准部分提取报酬。

创新案例效果:某科创主题基金采用"0.5%基础费+20%超额收益"模式,2023年规模增长300%,且业绩排名前10%。

改革带来的行业变革
管理人行为重塑:
   - 投研投入显著增加,头部机构投研人员占比提升至40%+
   - 基金经理考核周期延长,三年期业绩权重普遍提高至70%
   - 产品布局更精细化,主题基金平均规模下降但超额收益提升

市场结构优化:
   - 行业集中度下降,中小机构通过特色策略实现差异化竞争
   - 被动产品费率持续走低,主动管理产品呈现"优质优价"分层

投资者保护增强:
   - 浮动费率产品平均持有期收益较传统产品高2个百分点
   - 客户留存率提升约15%,申赎波动率下降

深化改革的挑战与路径
待解难题:
   - 业绩基准设置科学性(避免通过低基准虚增超额)
   - 规模与业绩的平衡艺术
   - 极端市场下的风险对冲机制

配套改革建议:
   - 建立基金经理长期业绩档案
   - 完善信息披露标准(如区分alpha收益与beta收益)
   - 推动投资者教育,改变"短期排名"认知惯性

监管前瞻:
   - 拟推出管理费上限指引
   - 研究业绩报酬递延支付机制
   - 探索持有人大会费率调整权试点

未来展望
行业预测显示,到2025年浮动费率产品规模占比有望突破30%。这一变革将推动公募基金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最终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真正捆绑。破局"旱涝保收"不仅是收费模式的改变,更是行业价值观的重构——唯有持续创造价值,才能获得合理回报。

(注:文中数据为模拟演示,实际引用需核对最新市场数据)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04:57 , Processed in 0.1102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