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绕城绿道旁的麦田近期迎来成熟季,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观。这一独特的城市田园风光,不仅展现了成都生态建设的成果,也为都市人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现象观察:
地理位置:麦田主要分布在绕城绿道锦城湖至青龙湖段,尤其是郫都区、温江区等近郊区域,与绿道骑行道相邻,形成"车在绿道行,人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
景观特色:成熟的小麦与远处城市天际线构成鲜明对比,航拍视角下麦田几何图案与蜿蜒绿道相映成趣。清晨露珠未干或傍晚夕阳时分拍摄效果最佳。
游客行为:骑行爱好者将此处设为中途休息点;摄影爱好者携带专业设备创作;家庭游客则带孩子参与农事体验,部分区域出现游客进入麦田拍照引发踩踏争议。
背后原因:
城市规划:成都推行"公园城市"建设,在环城生态区保留10万亩农田,形成"生态区+绿道+农田"的立体格局。
季节性效应:5月中旬至6月初为小麦成熟期,此时油菜花已谢,向日葵未开,麦田成为稀缺农业景观。
社交传播:抖音、小红书上"麦田骑行""绿道风吹麦浪"等话题累计播放量超千万次,网红打卡效应持续发酵。
管理措施:
农业部门设置观赏指引牌,标明最佳观赏路段(如郫都区友爱镇段、天府新区煎茶段)。
绿道运营方增加巡逻频次,劝阻进入麦田、折麦穗等不文明行为。
周边农户推出麦穗文创产品,开发农事研学课程,实现"观光+教育"双重收益。
专家观点: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指出,这类"都市农田"既保障了粮食生产(绕城绿道周边小麦年均产量约3万吨),又发挥了生态服务功能。建议未来可优化作物轮作,延长景观观赏期,如接茬种植彩色水稻。
目前,麦田景观预计可持续至6月上旬,相关部门提醒游客文明观赏,避免使用无人机等设备惊扰田间鸟类。同期绿道沿线蓝花楹、月见草等植物也进入盛花期,形成多层次的城市生态景观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