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1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旨在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下是关键信息整理:
核心要点
覆盖行业
涉及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乙烯、炼油、合成氨、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镁冶炼、工业硅、数据中心等13个高耗能行业。
标准作用
- 设定单位产品能耗的准入值、限定值和先进值,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技术。
- 新改扩建项目需满足准入值,现有企业需逐步达到限定值,行业标杆则对标先进值。
预期效果
- 据测算,新标准全面实施后,年节能量预计超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万吨。
- 推动行业能效水平提升,例如水泥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升级后,能效标杆产能占比或提升至30%以上。
政策背景
- 衔接《“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等政策,强化标准约束力。
- 部分行业(如电解铝)标准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企业应对建议
自查合规性:现有企业需评估当前能耗是否达标,制定技术改造计划。
技术升级:引入余热利用、智能化控制等节能技术,争取达到先进值。
政策利用:关注地方配套补贴(如绿色信贷、技改资金),降低转型成本。
延伸阅读
- 2024年4月发布的《国家标准公告》(2024年第4号)已公开部分标准文本(如GB 16780-202X《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未来两年,石化、钢铁等行业更多标准将陆续出台,建议持续跟踪。
此举标志着中国工业领域节能管理从“软引导”转向“硬约束”,企业需提前布局以避免限产风险,同时把握绿色转型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