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于2023年10月6日成功发射了其首批“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互联网卫星,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太空互联网竞争领域,与SpaceX的“星链”(Starlink)和OneWeb等公司展开直接竞争。
关键细节:
发射任务:
- 首批两颗原型卫星(KuiperSat-1和KuiperSat)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的Atlas V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
- 此次发射主要用于测试卫星设计和通信技术,为后续大规模部署做准备。
卫星网络规模:
- 亚马逊计划在2029年前部署约3,236颗卫星组成低地球轨道(LEO)星座,为全球偏远地区提供高速宽带服务。
- 这是亚马逊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的前提条件(需在2026年前发射一半卫星)。
技术特点:
- 卫星采用Ka波段通信,设计寿命约7年,配备先进的相控阵天线和太阳能推进系统。
- 亚马逊宣称其用户终端天线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目标价格低于400美元)。
后续计划:
- 2024年起开始大规模发射,已预订包括ULA的Vulcan火箭、蓝色起源的New Glenn以及Arianespace的阿里安6在内的多次发射任务(总计超过80次)。
- 预计2025年启动初步客户测试,2026年逐步开放商用服务。
竞争背景:
SpaceX的星链已部署超过5,000颗卫星,用户超200万,占据先发优势。
OneWeb(与Eutelsat合并)已完成第一代星座部署,专注企业及政府市场。
- 亚马逊凭借AWS云服务和全球基础设施,可能在服务整合(如云计算+卫星互联网)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挑战:
发射能力:亚马逊需在短期内完成高频次发射,依赖第三方火箭可能受供应链影响。
轨道资源竞争:近地轨道拥挤,国际监管协调和太空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若顺利推进,将重塑全球卫星互联网格局,尤其对农村地区、海事和航空通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