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提出"以法治方式推进互联网发展治理",体现了中国在互联网治理中坚持法治化、规范化的核心思路。这一方向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政策背景与目标
依法治网原则: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构建系统化网络治理体系。
发展与治理平衡:既保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又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平台运营、数据流动和网络行为。
国家战略对接:服务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强化网络空间主权。
主要法治化措施
立法完善:
- 近年出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生成式AI服务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
- 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强化平台经济规制
执法强化:
- 常态化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2023年处置违规账号1270万个)
- 加强算法备案、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型监管
司法保障:
- 设立互联网法院(杭州、北京、广州)探索数字司法新模式
- 2022年全国审结网络侵权案件同比增长21%
治理重点领域
平台责任:要求主要互联网平台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数据治理: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内容生态:整治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
新技术监管:对AI、区块链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国际治理参与
推动《全球数据安全倡议》
参与联合国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谈判
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机制(如粤港澳大湾区试点)
实施成效(2022-2023)
- 网民权益保护:APP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下架违规应用3000余款
- 营商环境优化:完成平台企业整改,建立"绿灯"投资案例机制
- 网络生态改善:清理违法不良信息5300万条
这一治理路径反映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运用法治手段构建可预期的监管环境,同时保持对技术创新的政策弹性。未来可能进一步细化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立法,并加强国际规则话语权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