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国家发改委:抓好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实施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5 0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发改委近期强调要抓好以工代赈项目的组织实施,旨在通过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吸纳低收入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参与务工,直接增加其劳动收入,同时提升就业技能,实现“赈济”与“发展”双重目标。以下是相关政策要点和实施方向的解读: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稳就业保民生:在经济复苏和就业压力背景下,以工代赈成为缓解低收入群体(尤其是脱贫人口、农民工、易地搬迁群众等)就业难题的重要抓手。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点向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县倾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通过基建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形成“投资-就业-消费”良性循环。



重点实施方向
项目领域  
   - 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居环境整治、灾后重建等。  
   - 公益性基础设施:如城镇绿化、环卫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  
   - 国家重大工程配套:鼓励在大型项目中配套以工代赈岗位。

劳务报酬比例  
   - 明确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中央资金的30%,部分项目可进一步提高,确保群众直接受益。

技能培训与就业衔接  
   - 项目实施中嵌入技能培训,提升参与者长期就业能力。  
   - 推动与当地企业、合作社对接,帮助务工人员转为长期稳定就业。



组织实施要求
精准摸排需求  
   - 地方政府需动态掌握低收入群体就业意愿和技能,针对性设计岗位(如体力型、技术型、管理型)。

简化审批流程  
   - 优化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资金到位后快速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

强化监督机制  
   - 严格资金监管,杜绝拖欠劳务报酬,确保薪酬直达劳动者账户。  
   -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就业带动效果。



地方实践案例
甘肃:2023年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发放劳务报酬占比超35%,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占比达50%以上。  
云南:在灾后重建项目中优先组织受灾群众参与,实现“重建家园”与“增收”双赢。



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参与,如:  
- 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项目时配套提供就业岗位;  
- 公益组织联合开展技能培训。



政策意义
以工代赈不仅是短期救济手段,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通过优化项目设计和管理,可最大化发挥“赈济”效能,同时为乡村振兴储备人力资源。下一步需关注地方执行力度与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政策红利切实惠及目标群体。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13:26 , Processed in 0.3435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