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近年来通过培养"小小讲解员"项目,成功打造了一张城市文化传播的"新名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还让城市历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传递给公众,成为文旅融合的亮点。以下是该项目的关键点分析:
项目背景与定位
文化传承需求:南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八一起义、海昏侯国遗址等),亟需创新方式传播本土文化。
教育实践结合:响应"双减"政策,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平台,培养综合能力。
城市形象塑造:通过儿童视角讲述城市故事,增强亲和力,吸引家庭游客。
项目特色与实施
专业培训体系:
- 联合博物馆、学校、文旅部门,设计语言表达、礼仪、历史知识等课程。
- 采用"老带新"模式,由专业讲解员指导,确保内容准确性。
多元化场景覆盖:
- 覆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江西省博物馆等重点场馆。
- 节假日、寒暑假增设特色主题讲解(如红色故事、非遗文化)。
互动化呈现:
- 融入情景剧、问答互动等形式,提升游客参与感。
- 部分场馆配备AR技术,小小讲解员引导游客"沉浸式"体验。
社会效益与成果
青少年成长:
- 累计培养超千名小小讲解员,显著提升其自信心、表达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 部分学生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研究地方史,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传播效果:
- 2023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30%,家庭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 央媒及地方多次报道,成为南昌文旅推广典型案例。
城市品牌增值:
- 获评"全国优秀研学实践基地",带动周边文创产品开发。
- 游客评价中"生动有趣""孩子爱听"成高频词。
可持续性发展
长效机制建设:
- 设立"讲解员星级认证",优秀者可获中考社会实践加分。
- 与企业合作设立奖学金,激励长期参与。
数字化拓展:
- 录制"童声讲解"音频,在景区二维码导览中嵌入。
- 开发线上"小小讲解员"科普短视频,扩大传播半径。
全域化推广:
- 计划将模式复制至江西其他地市,形成省域文化传播网络。
启示与展望
南昌的实践表明,青少年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能成为创新的传播者。未来可通过:
- 深化"学校+场馆+社区"三方联动;
- 开发双语讲解服务,助力国际化传播;
- 结合AI技术打造虚拟讲解员助手,提升趣味性。
这一项目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参考,彰显了"小窗口"背后的"大文化"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