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对商业碰瓷现象,要坚决说“不”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5 06: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商业碰瓷现象坚决说“不”,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则。商业碰瓷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对诚信经营者造成声誉和经济损失,必须通过法律、监管和社会共识予以遏制。以下从现象界定、危害分析和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说明:



商业碰瓷的典型表现
恶意商标抢注  
   抢注他人已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商标或标志,通过投诉、诉讼等手段胁迫企业支付高额“和解费”。例如,某公司抢注网红奶茶品牌商标后起诉正主侵权。

虚假宣传碰瓷  
   故意模仿知名企业的广告语、包装设计或商业模式,误导消费者并攀附他人商誉。如某些小品牌抄袭大牌产品外观,利用消费者认知混淆获利。

滥用知识产权诉讼  
   以薄弱或无效的专利、版权为工具,批量起诉中小企业侵权,利用其应诉成本高的弱点逼迫和解。

网络抹黑勒索  
   通过自媒体或职业差评人散布不实信息,以“删帖费”为名敲诈企业。



商业碰瓷的危害
破坏市场生态  
   消耗行政和司法资源,挤压诚信经营者的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增加企业成本  
   企业被迫投入大量精力应对恶意投诉或诉讼,甚至因舆论影响丧失市场机会。

损害消费者权益  
   碰瓷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低质仿冒产品,消费者因混淆而权益受损。



应对策略:多方合力围堵
法律层面  
   完善立法:明确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加大对“商标流氓”“专利蟑螂”的惩罚性赔偿。  
   司法实践:法院可参考“诚实信用原则”驳回碰瓷诉求(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快速维权: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的快速审查机制,筛除明显恶意案件。

企业应对  
   提前防御:注册商标、专利时扩大保护范围,监控市场动态。  
   保留证据:对碰瓷行为留存完整沟通记录,必要时反诉“不正当竞争”。  
   公开揭露:通过官方声明或媒体澄清事实,争取公众支持。

监管与社会监督  
   黑名单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可公示屡次碰瓷的主体,限制其市场行为。  
   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建立联合抵制机制,拒绝与职业碰瓷者合作。  
   公众教育:普及商业碰瓷的识别方法,鼓励消费者举报可疑行为。



结语
商业碰瓷本质是一种“合法外衣下的勒索”,其危害不亚于直接造假。唯有通过法律严惩、企业警惕和公众监督的组合拳,才能从根本上压缩其生存空间。对于企业而言,面对碰瓷需冷静应对,避免妥协助长歪风;对于社会而言,需形成“零容忍”共识,让投机者无利可图。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23:01 , Processed in 0.0449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