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多地将现“干热风”灾害,小麦产区需提前防范!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5 07: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对多地即将出现的“干热风”灾害对小麦产区的潜在威胁,需采取科学、及时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以下是具体建议和应对策略:



干热风的危害机制
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的高温、低湿并伴随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影响表现为:
水分失衡:高温(日最高气温≥32℃)和低湿(相对湿度≤30%)加速植株蒸腾,根系吸水不足,导致叶片萎蔫、灌浆受阻。
籽粒减产:缩短灌浆期,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可减产10%~20%。
叠加效应:若前期已遭遇干旱或病虫害,干热风会加剧危害。



防范措施
#  灌溉调湿降温
  关键时机:在预报干热风来临前3~5天进行小水细灌或喷灌,避免大水漫灌(易导致倒伏)。
  注意事项:
    - 优先灌溉墒情差、群体密度高的地块。
    - 避开大风天气灌溉,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  叶面喷施抗逆剂
  配方建议:
    - 磷酸二氢钾(0.3%~0.5%)+尿素(1%~2%)溶液,增强叶片保水能力。
    - 腐殖酸类或海藻酸叶面肥,缓解高温胁迫。
  喷施时间:选择无风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

#  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镇压:对疏松田块轻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治蚜虫、白粉病等,避免叠加危害(如蚜虫分泌物会加剧叶片失水)。

#  品种与种植调整(长期策略)
  - 选用耐高温、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如“济麦22”“郑麦366”)。
  - 适期早播或调整播种密度,避开灌浆期与干热风高发期重叠。



灾后补救
轻度受害田块:及时补喷叶面肥+芸苔素内酯,促进剩余籽粒灌浆。
严重减产田块:考虑青贮利用或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如绿豆、荞麦)。



气象预警与协作
实时监测:关注农业气象部门发布的干热风预警(分轻、中、重三级)。
区域联动:合作社与农机服务组织统筹调度灌溉设备,提高应急效率。



政策支持建议
- 保险理赔:启动农业保险快速响应机制,对受灾农户定损补偿。
- 技术指导:农技部门下沉田间,针对性指导抗灾。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缓解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议农户结合当地气象预报与小麦长势,尽早行动,科学应对。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22:38 , Processed in 0.0915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