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灌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半干旱农业区,玉米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浅埋滴灌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以下是该技术的核心要点:
技术原理
浅埋滴灌
- 将滴灌带埋设于地表下5-10 cm处,减少地表蒸发,避免机械作业损坏,同时利于根系直接吸水。
- 克服了传统滴灌地表铺设易老化和大风干扰的问题。
水肥一体化
- 通过滴灌系统将可溶性肥料精准输送到玉米根区,实现"少量多次"的精准施肥。
技术实施步骤
# 系统设计
水源工程:利用地下水或地表水(需过滤),配备水泵、过滤系统(砂石+网式过滤器)。
管网布置:
- 支管间距50-80 m,滴灌带间距60-80 cm(与玉米行距匹配)。
- 滴头流量0-5 L/h,间距30 cm,确保湿润峰重叠。
施肥装置:采用文丘里施肥器或电动注肥泵。
# 田间操作
播种与铺带:
- 采用播种铺带一体机,同步完成播种和滴灌带浅埋(深度5-10 cm)。
- 建议宽窄行种植(如40 cm+80 cm),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
灌溉制度:
- 苗期:灌水15-20 m³/亩,保持土壤湿度60%-70%。
- 拔节-抽雄期:需水关键期,每次灌水20-25 m³/亩,间隔7-10天。
- 灌浆期:灌水15-20 m³/亩,避免后期干旱。
施肥方案:
- 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3吨 + 磷酸二铵15 kg。
- 追肥:通过滴灌系统分4-6次施用,尿素总量20-25 kg/亩,钾肥(K₂SO₄)8-10 kg/亩。
- 例如:拔节期追施尿素5 kg/亩 + 钾肥2 kg/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 kg/亩。
# 系统维护
- 定期冲洗过滤器,防止堵塞;生育期结束后回收滴灌带。
技术优势
节水:比漫灌节水30%-4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85以上。
节肥:氮肥利用率提高20%-30%,减少淋溶损失。
增产:亩增产10%-15%,水分生产率达0 kg/m³以上。
适应性强:特别适合西辽河灌区春季多风、蒸发量大的气候。
注意事项
水质要求:泥沙含量高的水源需加强过滤,防止滴头堵塞。
土壤监测:定期检测土壤墒情,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根系缺氧。
品种选择:搭配耐密植、抗倒伏的玉米品种(如先玉335、郑单958)。
残膜回收:使用可降解滴灌带或及时回收,减少白色污染。
经济效益分析
投入:设备亩均成本约300-400元(滴灌带、过滤器等),使用寿命3-5年。
收益:按亩增产100 kg、玉米价8元/kg计算,年增收280元/亩,2年可回本。
该技术已在内蒙通辽、赤峰等地示范推广,适合规模化种植区应用。结合秸秆还田和深松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土壤保水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