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培训班在安徽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广进入新阶段。以下是本次培训班的要点梳理:
活动背景
政策导向:响应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试点成果:自2021年起,全国已遴选300多个试点县,安徽多个地区(如阜南、蒙城)在畜禽粪污堆肥还田方面成效显著。
核心内容
技术培训重点
- 畜禽粪肥科学处理(好氧发酵、厌氧沼气化)
- 秸秆高效还田技术(粉碎腐熟、生物菌剂应用)
- 种养结合模式优化("稻-鸭-粪"循环系统案例)
- 数字化监测(智能传感设备跟踪土壤改良效果)
安徽特色经验
- 亳州"小麦-玉米-粪肥"轮作体系减少化肥用量20%
- 合肥周边智慧农场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施肥
参与规模
- 覆盖全国31个省区,300余名农技骨干参与
- 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专家现场指导
后续计划
2026年将试点范围扩大至500个县
重点推广"三化"技术:
标准化(制定有机肥施用技术规范)
区域化(针对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制定方案)
产业化(培育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组织)
现实意义
- 环境效益:单个试点县年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负荷15%以上
- 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溢价
此次培训通过理论教学(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课程)与实地观摩(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相结合,为全国推广绿色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数据显示,采用循环技术的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化肥减量增效成果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