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多部门近期协同推出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组合拳”,旨在通过综合施策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以下为相关政策要点及解读: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 延续和优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减免政策,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至100%。
- 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消费领域给予税收优惠,刺激终端需求。
专项债提速扩容
- 提前下达部分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重点支持基建、新基建、民生等领域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货币政策精准支持
结构性工具定向输血
- 央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
- 推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保交楼与房企融资
- 设立专项借款支持“保交楼”,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 优化房企融资条件,推动行业风险出清。
促消费与扩内需
消费券与补贴
- 多地发放餐饮、文旅、汽车等消费券,短期内拉动消费回暖。
- 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配套以旧换新补贴。
基建投资托底经济
- 加快“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传统基建,同时加码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稳外贸稳外资
外贸企业纾困
- 提高出口退税效率,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 组织包机赴海外拓市场,助力企业抢订单。
优化营商环境
- 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
- 保障重点外资项目要素供应,稳定产业链。
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
支持制造业升级
- 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信贷和补贴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
稳就业政策
- 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
-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政策效果与挑战
短期效果:政策组合拳有望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助力三季度经济企稳。
长期挑战:需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避免重复建设,同时通过改革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当前政策突出“精准滴灌”与跨部门协同,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效率及配套细则。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和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国经济有望在调整中逐步恢复韧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