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卫行业(陶瓷、卫浴)作为房地产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地产下行、消费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收入集体下挫的现象确实较为突出。以下从原因、表现和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核心原因
房地产行业低迷
- 陶卫产品需求约60%依赖新房装修,而2022年以来房企暴雷、新房开工面积持续下滑(如2023年全国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约20%),直接导致工程端订单萎缩。
- 部分房企以商票抵款,加剧陶卫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如某头部陶企2023年坏账计提同比增加300%。
消费需求减弱
- 二手房翻新和零售渠道占比不足40%,居民装修预算收缩,中低端产品价格战激烈,高端市场受进口品牌挤压。
- 2023年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0%以上(商务部数据),终端门店大量关闭。
成本压力与产能过剩
- 能源(天然气)、陶土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广东产区陶瓷企业天然气成本占比从20%升至35%。
- 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部分产区(如江西高安)仍在扩产,供需失衡加剧。
行业表现
上市公司财报数据
东鹏控股: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3%,净利润下滑5%;
蒙娜丽莎:工程业务收入下降22%,计提坏账2亿元;
箭牌家居:零售渠道增速放缓至5%,低于预期。
区域集群承压
- 广东佛山、福建晋江等传统陶卫产业基地出现生产线关停,2023年佛山陶瓷企业减少约15%。
- 出口受反倾销影响(如欧盟对华陶瓷关税达30%),2023年卫生陶瓷出口量下降7%。
转型方向与挑战
突围策略
产品升级:智能卫浴(如恒洁、九牧布局智能马桶)、岩板等高附加值品类;
渠道变革:下沉市场(农村自建房)、整装渠道合作;
出海尝试:东南亚建厂规避贸易壁垒(如马可波罗在越南投资生产线)。
长期挑战
- 行业集中度低(CR5不足20%),整合速度慢;
- 绿色生产(“双碳”政策要求)倒逼技改投入,中小厂商资金链压力大。
展望
短期来看,陶卫行业仍将处于调整期,企业需通过供应链优化(如集中采购降本)、渠道精细化运营(线上直播+线下服务)渡过难关。中长期行业洗牌后,具备技术、品牌和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或能抢占更大份额,但复苏节奏取决于地产政策效果和消费信心修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