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从稚嫩幼苗到挺拔大树 这一论坛见证中拉“双向奔赴”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5 1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从稚嫩幼苗到挺拔大树:中拉论坛如何成为"双向奔赴"的典范?

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的交往史上,中拉论坛无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从2015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始,这个由中国与33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打造的多边合作平台,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这十年间,中拉关系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质变,而中拉论坛正是这一转变的最佳见证者。

破土而出:中拉论坛的初创基因

当中拉论坛这颗种子被播下时,它承载着独特的时代使命。2010年代初期,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双边合作多停留在经贸层面,缺乏整体战略框架。拉美国家普遍期待与中国建立更制度化的联系,而中国也需要一个整合对拉合作的多边平台。这种双向需求催生了中拉论坛的诞生。

初创时的中拉论坛确实稚嫩——机制化程度不高,合作领域有限,部分拉美国家持观望态度。但它的基因里蕴含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核心密码。与西方传统对拉关系不同,中拉论坛从一开始就强调"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种新型南南合作模式为后续成长埋下了伏笔。

抽枝展叶:合作维度的立体化延伸

观察中拉论坛的成长轨迹,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合作维度不断丰富。从最初的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联通",逐步扩展到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软联通"领域。

在农业合作方面,中国已与多个拉美国家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广杂交水稻等技术。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厄瓜多尔白虾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这种"技术输出+市场开放"的双向模式,使合作成果真正惠及双方民众。

在绿色发展领域,中拉新能源合作堪称典范。中国企业在巴西、墨西哥等国建设的风电场、光伏电站,既满足了当地清洁能源需求,又带动了产业链本地化。2023年,中拉宣布建立"新能源合作共同体",将这种双向赋能推向新高度。

根系交错:机制化建设的深层突破

一棵大树的稳固生长离不开发达的根系。中拉论坛近年来着力构建多层次机制网络:部长级会议提供战略引领,专业领域分论坛推动务实合作,企业家峰会促进民间互动。这种立体架构确保了合作既"顶天"又"立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拉美次区域组织的对接。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南共市对话等机制,充分尊重拉美地区的多样性。这种"一对多"与"一对一"相结合的模式,体现了中国对拉美多元性的深刻理解。

硕果累累:超越数字的真实获得感

衡量中拉论坛的成果,不能仅看贸易额突破4500亿美元、中国在拉直接投资存量超3000亿美元这些数字,更要看那些改变普通人生活的故事:

在阿根廷圣克鲁斯河畔,中国承建的基什内尔-塞佩尼克水电站将为13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中古合作生产的"主权疫苗"守护着当地民众健康;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墨联合考古队正揭开玛雅文明的神秘面纱...这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是"双向奔赴"最生动的注脚。

未来生长:应对挑战的韧性之道

当然,中拉论坛的成长也面临挑战:部分项目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文化认知差异偶现,第三方干扰因素增多。但正如树木通过年轮记录风雨而更显坚韧,中拉论坛已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

通过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扩大社会参与等创新举措,论坛正构建更具韧性的合作生态。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为其持续生长开辟了新空间。

结论:一棵启示未来的大树

从中拉论坛这棵大树的年轮中,我们可以读出南南合作的新范式:它不复制传统霸权模式,而是通过平等对话寻找共同生长点;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是培育长期共生的生态系统;不搞"一刀切"方案,而是尊重各国发展的多样性。

当全球南方国家寻求自主发展道路时,中拉论坛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合作平台,更是一种关系哲学——只有真正的"双向奔赴",才能让国际合作之树常青。这或许正是这棵大树给予世界最重要的启示。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15:08 , Processed in 0.1547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