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修正行政命令,宣布将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中国(含港澳地区)小额包裹的从价关税税率从120%降至54%,同时维持每件包裹100美元的从量关税,并撤销原计划于6月1日将从量关税提高至200美元的规定,该政策于5月14日生效。这种过山车式的政策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消费者压力: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估算,此前的高关税政策取消免税政策将使消费者额外支出110亿至130亿美元,人均增加34至41美元费用。耶鲁大学数据也显示,关税政策使普通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2800美元,生活成本的飙升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对政府形成了压力。企业与行业团体压力:传统盟友如农业团体、零售业协会联合致信白宫,指出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1200亿美元,60%的民众担忧通胀加剧。此外,美国码头工人、卡车司机等群体因中美贸易中断导致收入锐减,也纷纷向白宫施压。中国反制措施影响: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降低对美依赖,2025年一季度对东盟、欧盟出口占比升至16%和15%,而对美出口降至11%。同时,中方在稀土、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实施精准反制,例如限制稀土出口导致美国F - 35战机生产成本增加18%,国防工业面临瘫痪风险;EDA软件管制则阻碍美国先进芯片研发,这迫使美方重新评估关税战的成本。中美经贸协议推动:2025年5月,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达成经贸协议,宣布暂停90天互征关税,美国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小额包裹关税的调整是此次协议中的一部分。这种政策变化对相关方面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对跨境电商行业:对于中国电商企业如Shein和Temu等而言,较低的关税成本使这些企业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商品,进一步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提高销售额和利润。卖家此前因高关税被迫涨价的商品有望回归合理价格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可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选择更灵活的策略。对消费者:美国消费者能以更低价格购买商品,刺激电商消费,降低了生活成本。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虽然关税降低可能使外国商品更具价格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促使美国国内相关产业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等方式来应对竞争。然而,由于政策设置了暂定期限(目前预计为90天),未来政策的走向还存在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合理规划发货节奏与库存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税率波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