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5 15: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作为社会的精神纽带和价值共识,能够凝聚人心、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为社会治理提供深层支撑。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探讨如何夯实这一根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共同价值认同
   传承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仁爱""诚信""礼治"等理念,与现代法治、民主、平等观念融合,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例如,通过社区国学讲堂、传统节日活动等方式,增强文化认同感。
   家风家教建设:以家庭为最小治理单元,推广《朱子家训》等经典家规文化,倡导孝亲敬老、邻里互助,从微观层面筑牢社会和谐基础。

  推动文化创新,增强社会治理活力
   数字化文化传播:利用短视频、元宇宙等新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地方非遗等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数字村史馆""线上道德讲堂",扩大文化治理覆盖面。
   文化空间再造:将祠堂、书院等传统场所改造为"乡村文化礼堂",赋予矛盾调解、议事协商等新功能,实现文化空间与社会治理功能有机融合。

  强化法治文化,构建规则共识
   法理情融合:在基层司法实践中借鉴"枫桥经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乡规民约、社区公约等通俗表达,如"无讼社区"创建活动。
   典型案例示范:通过"巡回法庭进村寨""法治微电影"等形式,使法治精神具象化,培养公民契约意识和规则习惯。

  激发社会组织文化动能
   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支持乡贤理事会、社区文化基金会等组织发展,发挥其在文化传承、纠纷调解中的特殊作用。如浙江部分地区的"新乡贤参事会"模式。
   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时间银行"等机制,鼓励文化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互助共治的文化氛围。

  构建文化评估反馈机制
   - 建立社会治理文化指数,定期评估各地区文化凝聚力、价值认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文化治理策略。如苏州将"文明积分"与公共服务挂钩的做法。

实践案例:
曲阜"儒韵治理"模式:通过"孔子学堂""和为贵调解室"等载体,将儒家文化融入矛盾化解,诉讼案件连续5年下降20%以上。
成都"社区文化信托":由居民共同决策公共文化资金使用,在提升文化参与度同时增强了社区自治能力。

打牢文化根基需要长期浸润,应避免形式主义,重点把握三个原则: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尊重地域文化差异、保持创新迭代能力。只有当文化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时,社会治理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最高境界。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07:44 , Processed in 0.1849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