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4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从7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精准滴灌”。具体如下:1. 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试点,鼓励社保基金会开展股权基金投资,引导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参与创业投资,支持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国有资本出资、考核、容错和退出的政策机制,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引导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耐心资本。 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评估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成效,优化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2. 发挥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机制。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和推荐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探索较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贷款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期限、考核激励要求等,鼓励政策性银行在业务范围内支持科技创新。3. 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 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丰富债券产品,完善融资支持机制,发挥信用衍生品增信作用。4. 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制定推动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协调机制,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风险分散试点,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5. 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 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用好用足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作用,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6. 央地联动推进全国科技金融工作: 推广创新积分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评价核心指标,健全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项担保计划联动实施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了解企业创新能力。 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7. 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合作: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外资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科技金融合作网络,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技术跨境转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