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突破与挑战:脑机接口产业化有多远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5 1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机接口产业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仍有一段距离,以下是具体分析。 取得的突破关键技术多点突破:侵入式方面,复旦大学“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有潜力助力瘫痪者运动能力恢复;半侵入式方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北脑一号”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现三例柔性高通量无线脑机系统人体植入;非侵入式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基于混合现实的脑机接口系统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稳定控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55.8亿元,增长率为20%。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医疗领域,可用于运动神经康复、神经情感功能调节等,如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合作建设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实验病区,布局各类神经重症的脑机接口临床综合解决方案;在航天领域,六代中国空间站在轨脑电测试项目突破了空间站脑功能评估与调节技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在脑机接口领域打造创新标志性产品。北京、上海也先后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技术攻关、场景应用与产业集聚目标。产业集聚趋势明显: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构成错位发展结构。京津冀地区聚焦研发创新和生态构建;长三角地区瞄准产品化及临床应用;珠三角地区重视产业链构建,聚集众多脑机接口企业,涵盖上中下游多个环节。 面临的挑战技术瓶颈有待突破:非侵入式设备受微弱脑电信号与大脑复杂神经活动干扰,脑电信号采集和解码精度在大规模临床试验前仍需提高。侵入式设备在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难点,与发达国家有差距。高端人才储备不足:脑机接口涉及多学科,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支撑。但目前仅天津大学开设了脑机接口专业,保守预计2030年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超20万人,人才培养供给压力大。产业成本高风险大:临床试验、车间建设和研发成本高,单一产品从投入到落地至少需要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长。近3年产业投融资规模逐步下滑,不利于产业集聚和快速发展。伦理监管尚不完善:虽然相关部门发布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和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但尚未出台法律文件和具体细则,对关键技术未形成统一规范。数据隐私保护方面也没有相关监管框架,脑电数据的归属权及使用边界不明确。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5 01:40 , Processed in 1.9284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