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以“合”促“和”,中国国家安全观的独特魅力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6 0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合”促“和”:中国国家安全观的独特魅力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观,以“合”为路径,以“和”为目标,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种将合作理念与和平愿景紧密结合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更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一、“合”与“和”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合”的内涵:强调万物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如《周易》中“保合太和,乃利贞”,体现了对和谐共生秩序的追求;在国家安全领域,“合”表现为通过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  “和”的追求:追求持久和平与社会和谐,《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深刻诠释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价值取向。中国国家安全观将“和”作为终极目标,超越了零和博弈的传统思维。  这种文化基因使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看待国家安全,既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又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为全球安全治理注入东方智慧。# 二、以“合”促“和”的实践路径:中国国家安全观的行动逻辑中国将“合”的理念贯穿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各个层面,通过合作筑牢安全根基,以合作谋求共同安全。  ## (一)政治互信:构建对话而非对抗的安全模式  -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例如,在处理周边领土争议时,中国始终以和平谈判为首选方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将安全合作纳入共建共享的框架。  - 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推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核心作用,反对搞阵营对抗或小圈子,倡导以多边主义破解单边主义困境。  ## (二)经济互联:以发展夯实安全根基  - 经济合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发展安全化、安全发展化”。例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不仅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更增强了沿线国家的安全韧性。  - 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经济脱钩与技术封锁,通过加入RCEP、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将经济合作转化为遏制冲突的“缓冲带”。  ## (三)安全共治: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  - 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危机)具有跨国性、联动性,唯有合作方能有效应对。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向全球提供疫苗援助,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在气候变化领域,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通过区域反恐、禁毒合作,构建新型安全共同体;倡导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数字时代的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四)文明互鉴:以包容消解冲突根源  - 文化差异不应成为冲突的导火索,而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中国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通过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从思想层面减少偏见与对抗。  - 在国际舆论场中,积极传播“和合”理念,驳斥“文明冲突论”,倡导以文明包容心态构建多元共生的世界秩序。# 三、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世界意义:超越传统模式的创新范式与某些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强权安全”不同,中国以“合”促“和”的国家安全观展现出独特价值:  1. 理念创新:突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证明安全可以通过合作而非对抗实现,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维。  2. 实践引领:通过“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公共产品,将自身安全与人类共同安全紧密结合,展现大国责任。  3. 路径示范:中小国家无需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通过参与中国倡导的合作机制,可实现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 四、结语:在合作中走向持久和平从历史长河看,“合”是实现“和”的必由之路;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和合”智慧,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中国将继续以合作谋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为世界注入稳定性与正能量,让“和合之美”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这种以“合”促“和”的国家安全观,不仅是中国之福,更是世界之幸,它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正在为动荡变革的时代提供一种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安全解决方案。

回复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4 21:42 , Processed in 0.1753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