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6月13日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传递出以下三大关键信息:政府债成拉动社融增长“主引擎”: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主要受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拉动。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一季度净融资规模超3.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较多。进入二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工作继续推进,特别国债启动发行,政府债净融资进度进一步加快。同时,5月新增专项债规模4432亿元,单月发行规模创今年新高。债券融资增多,反映出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也体现了中国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债券融资占比上升,贷款占比下降。内外因素叠加支撑贷款平稳增长:一方面,降息落地支撑贷款需求增长,5月份央行降低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随之下行,企业提款意愿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对信贷形势产生边际影响,5月中旬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90天内互相大幅降低关税的协议,一些外贸企业紧抓豁免期抢出口,信贷需求加快落地,支撑了贷款增长。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交易继续回暖,个人按揭贷款投放有所增多。不过,近段时间债券对贷款的替代作用较明显,如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还原相关影响后贷款增速仍在8%左右。在融资渠道日益丰富、直接融资加快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比贷款更能全面衡量金融支持力度。一揽子金融政策效果陆续显现:今年5月7日,央行发布了包括降准降息、优化并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力度较大,各项政策已逐步有效落地,效果料陆续显现。央行还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初公告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保持全月总体流动性充裕营造良好基础,从月末披露到提前发布也稳定了市场预期。另外,新增设央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表使政策更加透明,能够有效引导并稳定市场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