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疾病可能存在被误解严重且部分成年人抢着确诊的情况,那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一、误解方面
1. 认为只是儿童疾病
长久以来,ADHD被视为一种儿童期疾病。大众普遍认为孩子长大成人后,那些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就会自然消失。但实际上,约有30 70%的ADHD儿童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
2. 与性格和品德混为一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ADHD患者表现出的冲动、难以遵守规则等症状,错误地归结为性格缺陷或者缺乏教养。例如,ADHD患者可能在工作场合频繁打断他人说话,容易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而忽略了其可能是由于大脑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自控力不足。
3. 对症状复杂性认识不足
很多人以为ADHD只是单纯的多动,其实它包含三种主要类型:多动 冲动型、注意力不集中型以及混合型。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型ADHD患者,他们可能并没有多动的表现,而是表现为容易分心、做事拖延、难以组织任务等。这种症状的隐蔽性使得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疾病。
二、成年人抢着确诊的原因
1. 自我认知和解释困境
许多成年人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困扰,如工作上难以按时完成任务、经常在工作中出错、人际关系紧张等。当了解到ADHD后,他们发现自己童年期可能存在未被诊断的类似症状,并且这些症状持续影响到了成年生活。例如,一位文案工作者总是难以集中精力撰写稿件,频繁被外界因素干扰,长期处于工作效率低下的状态,在了解ADHD后,他可能希望通过确诊来解释自己多年的困境。
2. 寻求帮助和合理调整的途径
一旦确诊为ADHD,在一些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可以获得相应的支持和合理的调整措施。比如在学校里,确诊的学生可能会得到特殊的学习辅助,如延长考试时间、提供安静的单独学习空间等;在工作场所,可能会得到合理的工作安排调整。所以部分成年人希望通过确诊来获取这些有助于改善生活和工作状态的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