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级、百米级”气象预报在亚冬会气象保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原理
1. 观测系统
这一高精度的气象预报依赖于密集的气象观测网络。包括大量的自动气象站,这些自动气象站分布在亚冬会的场馆及其周边区域,能够对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高频次的观测。
同时,还会运用雷达观测系统,如多普勒天气雷达。它可以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波,探测降水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获取降水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并且具有很高的时空分辨率。
卫星遥感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卫星可以从太空对亚冬会举办区域进行大范围的观测,获取云图、地表温度等信息,为气象预报提供宏观的背景资料。
2. 数值预报模式
基于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这些模式以大气运动的物理方程为基础,将地球大气划分为精细的网格。在亚冬会气象保障中,为了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的预报,数值模式的网格间距会缩小到百米级别。
模式中输入海量的观测数据,包括地面观测站、探空站、雷达和卫星的数据等。通过复杂的计算,模拟大气的演变过程,从而预测未来的气象要素变化。例如,通过数值模式可以预测出未来几分钟内场馆内不同位置(百米尺度的分辨率)的温度、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变化。
二、在亚冬会中的应用价值
1. 赛事安排方面
对于滑雪、滑冰等室外赛事项目,“分钟级、百米级”的气象预报能够精确告知赛事组织者和运动员比赛场地的气象条件。比如,在高山滑雪项目中,精确到百米级的风向和风速预报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前调整战术。如果某个赛道的局部区域风速突然增大,运动员就可以在出发前做好应对准备,如调整身体姿势、选择合适的滑雪板类型等。
在短道速滑等项目中,场馆内温度和湿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冰面的状态。分钟级的气象预报可以让赛事维护人员及时调整冰面的维护措施,确保冰面始终处于最佳比赛状态,保障赛事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2. 安全保障方面
在亚冬会期间,恶劣天气如暴雪、强风等可能对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分钟级、百米级”的气象预报能够提前预警,比如提前几分钟预测到某个场馆附近即将出现强风,就可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如暂停场馆周边的高空作业、通知观众做好防风准备等。
对于山区的滑雪赛事场地,准确预报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百米级不同区域的差异)有助于预防雪崩等自然灾害,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