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迎战农村春节“潮汐式”供水高峰时,各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积极应对:
一、工程建设与维护方面
1. 水源工程建设与扩容
许多地区积极推进小型水库、山坪塘等水源工程的建设和整治。例如,通过对老旧山坪塘的清淤扩容,增加蓄水能力,在春节前确保有更多的水源储备。
部分地方挖掘新的水源点,如在有地下水潜力的区域打深井,以补充地表水不足的情况,保障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后的用水需求。
2. 供水设施检修与改造
集中对农村供水的泵站、管网、水表等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专业维修队伍会检查管网的连接部位是否存在漏水情况,对老化、损坏的管道及时进行更换。
对一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泵、电机等设备进行保养和调试,确保其在高负荷运行状态下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对水表进行检查校准,防止因水表故障导致计量不准确或供水不畅等问题。
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方面
1. 制定应急预案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供水应急预案。明确在不同供水紧张程度下的应对措施,如在出现轻微供水不足时,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限制非必要的生产用水;在严重缺水情况下,通过应急送水车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用水。
建立应急指挥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供水危机出现时能够快速响应、协调联动。
2. 水量科学调配
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调配。一些地区安装了水位、流量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水源地的水量变化情况。
根据返乡人口的预估数量以及用水习惯,合理调整供水计划。例如,对于返乡人口较多的村庄,适当增加供水时段和供水量,同时通过宣传引导村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配。
三、宣传与服务方面
1. 节水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在农村社区张贴节水宣传海报,用通俗易懂的图片和文字向村民宣传节水知识,如缩短洗澡时间、一水多用(洗菜水用于浇花等)的方法。
利用乡村广播、微信群等方式传播节水理念,告知村民春节期间供水面临的压力,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节水行动,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
2. 提升服务质量
设立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方便村民在遇到供水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部门。维修人员随时待命,确保在接到报修电话后能够迅速赶赴现场解决问题。
一些供水企业或管理部门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对村民的用水设施进行免费检查,提前排除潜在的供水故障隐患,同时解答村民关于用水计量、水质等方面的疑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