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政策安排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
1. 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 特点
创新驱动性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例如人工智能领域,通过算法创新、模型优化等技术突破,催生出如智能语音助手、图像识别软件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高效能性
它能在资源利用、生产效率等方面实现跃升。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在能量转换效率上有显著提高,并且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充电设施的完善,其整体运营效能不断提升。
融合性
新质生产力往往是不同产业、技术、要素的深度融合。像工业互联网,它将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实现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和供应链协同等功能,打破了传统制造业的边界,创造出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
二、专门政策安排的必要性
1. 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资金资源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研发、设备购置和人才吸引等。专门政策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例如通过贴息贷款政策,鼓励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低息贷款,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政策还能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资金流向新兴产业,如对投资新质生产力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等。
人力资源
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如针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高端人才,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资金等。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智力资源。同时,通过教育政策调整,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2. 促进创新生态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
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创新成果,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其发展的关键。专门政策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建立快速维权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例如,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或法庭,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效率。
创新合作机制
政策可以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对联合开展研发项目的各方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各方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例如,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
3. 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新市场开拓
新质生产力相关产品和服务往往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的培育问题。政策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消费补贴等方式,拉动市场需求。如政府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国产芯片等产品,或者对购买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
国际竞争压力
在全球竞争中,新质生产力面临着技术封锁、贸易壁垒等挑战。专门政策可以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例如通过设立对外投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收购先进技术企业等,同时,政策也有助于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政策安排可能的方向
1. 财税政策方面
税收优惠
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例如,将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更高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财政补贴
设立专项资金对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设进行补贴。如对半导体芯片产业的高端芯片制造项目给予巨额补贴,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产业政策方面
产业规划引导
制定明确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和技术方向。例如,在生物技术领域,规划重点发展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方向,引导资源向这些领域集聚。
产业集群培育
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创新基地等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比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吸引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算法开发、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3. 监管政策方面
包容审慎监管
对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例如,在共享经济、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在发展初期给予一定的试错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及时制定合理的监管规则,防范系统性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