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两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涵
“两新”通常指新产业、新业态。这意味着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在参与新产业的培育和新业态的发展过程中都能得到同等对待。
二、意义
1. 激发市场活力
在新产业方面,例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各类经营主体能被一视同仁对待,众多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创新机制,可以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大展拳脚。像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对于新业态,如共享经济、直播电商等。个体工商户可以利用直播平台销售特色产品,外资企业可以将国外先进的共享经济模式引入国内并进行本地化创新,国有企业则可以凭借资源优势在新业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大家公平竞争、相互合作,从而促使整个市场充满创新和发展的活力。
2. 促进创新发展
不同经营主体具有不同的创新优势。国有企业往往在大规模研发投入、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实力;民营企业则更善于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应用型创新;外资企业能带来国际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个体工商户也能在服务创新、小众特色产品创新方面有所贡献。一视同仁的支持能够整合这些创新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例如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产业中,各类经营主体可以相互合作,将国有企业的文化资源、民营企业的创意设计能力、外资企业的国际市场推广经验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催生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3.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新产业和新业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其中,有助于加速传统产业向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占比。
例如传统制造业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在一视同仁的政策支持下,可以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领域转型。同时,新业态的发展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健康和可持续。
三、实现途径
1. 政策制定层面
政策制定要具有普惠性,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待遇。例如,在新产业园区建设中,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只要符合入园标准,都能以相同的优惠条件获取土地资源和园区配套服务。
对于新业态的监管政策也应公平一致,不能因经营主体的性质而区别对待。如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无论是国有银行开展的相关创新业务,还是民营金融科技企业推出的创新服务,都应按照统一的监管标准进行规范,保障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 资源分配层面
在资金资源分配上,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基金、科研资助等应面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申请,并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公平评审。例如在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相关项目只要符合要求,都有机会获得政府的研发资金支持。
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打破经营主体之间的壁垒,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无论是新产业所需的高端科技人才,还是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运营人才,都应能够在各类经营主体间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自由选择就业机会,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