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下是一些培育的途径和方向:
一、特色农业产业拓展
1. 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
品种创新与改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种进行改良。例如,山东寿光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不断研发新的蔬菜品种,提高蔬菜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
挖掘传统的、稀有的农产品品种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像云南的黑松露,通过科学的培育和管理,将其从野生采集逐步向人工培育转型,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扩大了产量。
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
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生产源头到餐桌全链条把控质量。例如,五常大米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码等方式可以了解大米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信息。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文化内涵挖掘、品牌故事讲述等提升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如赣南脐橙,以“橙香浓郁、果大形正”的品质为基础,融入当地的客家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2. 发展观光农业
农业景观营造
规划设计具有观赏性的农田景观,如彩色稻田、梯田花海等。在江苏兴化,利用当地的水田资源,打造出“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千垛菜花景观,吸引大量游客。
结合农业生产过程,设置农事体验区,让游客参与播种、采摘等活动。例如,一些草莓采摘园,游客可以在草莓成熟季节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直观感受。
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观光农业园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比如,北京的一些大型观光农业园周边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农家乐餐厅、乡村民宿等,方便游客前来游玩和停留。
建设农业科普教育设施,如农业科技馆、植物标本馆等,提高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 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精深加工技术创新
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大豆经过精深加工可以生产出大豆蛋白、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
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升农产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如在果汁加工领域,采用冷榨技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水果的营养成分,提高果汁的品质。
加工企业集聚发展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引导加工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例如,河南漯河的食品产业园区,集聚了众多肉类加工、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2. 农村电商与物流发展
电商平台搭建与运营
鼓励农村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或利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特色农产品专区。例如,一些贫困地区借助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展“县长直播带货”活动,推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提高电商运营水平。通过举办电商培训班、邀请电商专家实地指导等方式,教会农民如何进行网店装修、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
物流配送体系完善
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例如,菜鸟网络在农村布局菜鸟驿站,与当地的快递企业合作,实现快递的收发和农产品的上行运输。
发展冷链物流,解决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和运输问题。一些生鲜电商企业在农村产地建设冷链仓储设施,确保水果、肉类等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
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自然与文化资源挖掘
保护和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山水林田湖草等。像桂林的阳朔县,依托漓江山水的自然美景,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一批以山水观光、竹筏漂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
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等。福建土楼所在的乡村,以土楼建筑为核心,展示客家文化,开发出民俗体验、古建筑参观等旅游项目。
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如乡村康养旅游、乡村研学旅游等。在一些山区乡村,利用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开发康养度假产品,吸引城市中追求健康生活的人群。
打造主题乡村旅游,如以动漫主题、音乐主题等赋予乡村旅游新的活力。
2. 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
会员制与定制化服务
推行休闲农业的会员制经营模式,为会员提供专属的农产品配送、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服务。例如,一些有机农场推出会员制,会员可以定期收到农场新鲜的有机农产品,并享有优先参加农场举办的各类农事活动的权利。
开展定制化的休闲农业服务,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旅游行程和农业体验项目。比如,游客可以定制自己的“私人农场”体验,从种植作物的选择到农场的管理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四、乡村创新创业环境营造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优惠政策制定
地方政府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到乡村投资创业。例如,对在乡村新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对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企业给予建设资金补贴。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比如,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减少创业项目的审批环节和时间。
资金扶持渠道拓展
设立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新产业新业态项目。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等方式筹集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开发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推出“农家乐贷款”“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等专项信贷产品。
2. 创业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
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建设
在乡村建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创业辅导等服务。例如,一些地方将闲置的农村厂房改造成众创空间,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开展农产品电商、乡村文创等项目。
加强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如,组织不同乡村的众创空间开展创业项目对接活动,促进项目的推广和合作。
创业服务网络完善
构建涵盖创业培训、法律咨询、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创业服务网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为乡村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建立创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