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增强扩内需动力具有深远意义,以下是相关分析和举措:
一、重要意义
1. 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
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中,消费是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许多发达国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60% 70%甚至更高。大力提振消费可以在出口面临不确定性(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等)和投资增长有一定限度(受到资源、市场饱和度等因素制约)的情况下,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而持续的动力。
2.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消费结构的升级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消费者对高端制造业产品(如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质量服务(如高端医疗、个性化旅游等)需求的增加,企业会加大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规模的调整。例如,消费者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青睐促使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开发更多环保型、健康型产品,这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从传统模式向绿色、智能、高端方向升级。
3. 保障和改善民生
消费的提振意味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当居民有能力并且愿意消费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时,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体现。
二、举措
1. 增加居民收入
稳定就业保障工资性收入
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如加大对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例如,对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推动工资合理增长,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让居民有更多机会参与资本市场并获得财产性收入。例如,进一步完善股票、债券市场的监管机制,降低投资门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居民合理投资。同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如通过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
2. 改善消费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
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质量抽检,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规范消费市场的价格秩序,防止价格欺诈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消费基础设施
在城市,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如5G网络覆盖、充电桩建设等。以充电桩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加大充电桩的布局密度,能够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在农村,改善农村商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建立更多的农村电商服务站,拓宽农村消费市场,让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各类商品,同时也便于农产品的上行销售。
3. 创新消费模式
发展新兴消费业态
积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在数字消费方面,推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购物、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例如打造VR购物场景,让消费者有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在绿色消费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如对绿色产品给予消费补贴)和宣传教育,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鼓励传统商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例如,传统零售企业可以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提货等业务模式;而电商企业也可以通过开设线下体验店等方式,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体验感,如小米公司的线下体验店,不仅展示和销售小米的各类产品,还提供售后服务和产品体验活动,促进了消费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