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船舶出口高速增长且强劲势头有望延续的多方面分析:
一、现状
1. 数据表现
近年来,许多船舶制造国家和地区都呈现出船舶出口金额和数量的显著上升。例如,中国的船舶出口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21年中国船舶出口金额达到了2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也处于高位,这为船舶出口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主要出口船型
集装箱船:随着全球贸易的复苏和增长,对集装箱船的需求大增。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和出口不断增加,以满足各大航运公司扩大运力的需求。例如,韩国船企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出口方面表现出色,建造的23000TEU 24000TEU级别的集装箱船受到国际大型航运企业的青睐。
液化天然气(LNG)船:由于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LNG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其运输需求带动了LNG船的出口。日本和韩国在LNG船制造技术上较为领先,LNG船出口也一直是其船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近年来,中国在LNG船制造和出口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获得了更多国际订单。
二、原因
1. 全球贸易复苏
国际贸易的回升促使航运需求增加。全球各国之间的货物往来更加频繁,尤其是在疫情后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消费需求的反弹带动了原材料、制成品等各类货物的运输需求,从而推动航运企业扩充船队,增加了对船舶的购买需求,直接促进了船舶出口。
2. 环保新规推动更新需求
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如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以及能效设计指数(EEDI)要求等。这使得航运公司不得不更新其船队,老旧船舶面临淘汰,新的节能环保型船舶需求大增。例如,符合新能效标准的船舶在燃油效率方面有显著提升,能够帮助航运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满足环保要求,从而刺激了船舶出口市场。
3.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国内航运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比如东南亚国家,随着其制造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对散货船、支线集装箱船等船舶类型的需求不断增长。此外,非洲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沿海贸易等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为船舶出口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三、有望延续的因素
1. 订单储备
目前各大船舶制造企业拥有丰富的订单储备。例如中国船舶企业手持订单量充足,按照现有的生产能力和交付计划,这些订单将在未来数年逐步转化为实际的出口交付量。这为船舶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技术创新与竞争力提升
船舶制造国家不断加大在船舶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如在智能船舶技术方面,实现船舶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能效优化等功能的技术不断发展。拥有先进技术的船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国际客户,有助于维持和扩大船舶出口规模。
3.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保持乐观预期。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贸易活动将进一步活跃,航运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这种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船舶出口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对于那些与全球贸易密切相关的各类船舶需求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