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动者”短视频故事征集令是一项旨在鼓励公众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的个人故事、环保行动、创新举措等内容的活动。以下是关于这类征集令的详细解读:
一、活动目的
1. 传播环保理念
借助短视频生动、直观、易于传播的特点,将环保理念以更接地气、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例如,一个讲述普通市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来保护环境的短视频,能够让观众直接感受到环保行动就在身边。
2. 激发公众参与
展示众多行动者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加入到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列中。当人们看到其他人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河流保护等行动并取得成效时,会产生效仿的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动示范效应。
3. 挖掘多元案例
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收集各种各样的环保故事,展现美丽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这包括来自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故事、城市中的绿色社区建设故事以及青少年环保创新实践故事等。
二、征集内容
1. 个人环保经历
例如个人长期坚持的垃圾分类实践。可以讲述自己如何从对垃圾分类一无所知,到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仅将自家垃圾准确分类,还带动邻居参与的过程。这种故事能够体现个人在环保意识提升后的积极转变和行动影响力。
2. 环保志愿者活动
像参与海滩清洁活动的经历。志愿者们可以分享在海滩上清理垃圾时看到的触目惊心的污染场景,以及通过大家的努力使海滩环境得到改善后的成就感,同时也能介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 环保创新举措
比如社区开展的新型雨水收集利用项目。从项目的创意构思、如何组织居民参与到最终的实施效果,以及这种创新举措对社区水资源节约和环境美化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述。
4. 环保教育与宣传故事
讲述环保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有趣的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例如一位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制作环保手抄报、开展校园“绿色小卫士”评选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氛围。
三、作品要求
1. 视频格式与时长
一般要求视频格式为常见的MP4等格式,时长可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3 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故事讲述完整,又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便于在各种平台上传播。
2. 内容真实性与原创性
强调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且作品为原创。真实性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原创性则是对创作者知识产权的尊重,也是保证活动公平公正的基础。
3. 主题明确与积极向上
视频内容要紧扣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传播积极的环保价值观。避免出现与主题无关或者消极负面的内容。
四、评选与奖励
1. 评选标准
主题契合度:考察作品是否紧密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如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
内容感染力:看故事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引起情感共鸣,包括讲述者的表达、情节的设置等因素。
创新性:在表现形式、故事内容或者环保举措方面是否有创新之处,例如采用独特的拍摄手法或者讲述一个前所未有的环保故事。
2. 奖励设置
可能包括现金奖励、荣誉证书、环保相关的设备或书籍等。现金奖励可以激励更多创作者参与,荣誉证书是对创作者的认可,而环保设备或书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他们的环保行动或知识积累。
五、参与意义
1. 对个人的意义
参与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环保成果和理念,提升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深化自己对环保的理解,增强自身的环保责任感。
2. 对社会的意义
这些短视频故事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促进形成人人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