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广州11区在蓄势拼出新广州、推动产业发展进程中可以采取的举措:
一、越秀区
1. 强化总部经济
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和民企总部落户。例如,提供高端写字楼宇的租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提升区域总部经济的集聚度。
加强对总部企业的服务保障,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快速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问题。
2. 发展高端服务业
推动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数字化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业务等。如支持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为区内科技企业提供精准的融资服务。
提升专业服务业水平,对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可以通过举办行业交流活动、建立专业服务联盟等方式,提高越秀区专业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二、海珠区
1.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加大对数字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兴的数字技术研发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用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海珠区的传统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推广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例如,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和对接会,帮助传统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升级。
2.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海珠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将旧厂房、旧仓库改造成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园区。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业态,支持网络直播、数字艺术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可以出台针对新兴文化业态的专项扶持政策,提供创业孵化场地、设备采购补贴等优惠措施。
三、荔湾区
1. 振兴传统商贸业
对上下九步行街、十三行等传统商贸区域进行改造升级。优化商业布局,引入更多时尚品牌、特色小店,提升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推动传统商贸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线上商贸平台,帮助传统商家拓展销售渠道。例如,开展电商直播培训,鼓励商家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方式。
2. 发展大健康产业
依托荔湾的医药产业基础,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加强对医药研发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建设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实验室设备共享、技术咨询等服务。
发展健康养生服务业,结合荔湾的岭南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中医养生服务项目等。
四、天河区
1. 巩固现代服务业优势
进一步提升天河中央商务区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际知名金融、商务服务机构入驻,打造高端服务业的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如推广智能办公系统、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等。
2. 培育新兴科技产业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速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在天河区的转化落地。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天河。
五、白云区
1. 提升临空产业竞争力
围绕白云国际机场,发展临空指向性强的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食品等产业。对航空相关产业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集聚。
加强临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交通便利性、物流配送效率等。例如,建设专用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园区的水电供应等配套设施。
2.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白云区的传统制造业,如皮具、服装等行业,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设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研发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补贴。
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生产,鼓励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黄埔区
1. 打造高端制造业高地
以广州开发区为依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招商政策,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重大项目落户。
加强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建设,培育和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例如,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不仅要引进大型制药企业,还要培育配套的研发服务机构、原料生产企业等。
2. 推动科技创新
发挥黄埔区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定期举办项目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对在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
七、番禺区
1. 发展智能制造业
利用番禺的制造业基础,引导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对入选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指导,推广智能制造的成功经验。
培育智能制造业的新业态,如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区内的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数据共享、供应链协同等功能。
2.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整合番禺的旅游资源,如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等,打造全域旅游格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如完善景区周边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
开发具有番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结合番禺的岭南文化、水乡文化,开发民俗文化体验游、水乡古镇游等旅游线路。
八、花都区
1. 壮大汽车产业集群
围绕花都汽车城,进一步吸引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集聚。出台针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如零部件产品配套奖励、研发补贴等,提高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
推动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发展。鼓励汽车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地等基础设施。
2. 发展临空农业和乡村旅游
利用花都靠近白云机场的区位优势,发展临空农业。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挖掘花都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业观光园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九、南沙区
1. 建设海洋经济强区
发挥南沙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海洋产业。设立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海洋产业项目进行扶持。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海洋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提高南沙的海洋科技研发能力。
2.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平台
在南沙自贸区,积极探索与港澳在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例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等。
完善南沙与港澳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吸引更多港澳企业和人才到南沙创业发展。
十、从化区
1. 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立足从化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打造从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如从化荔枝、流溪河鱼等。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加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好从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体验。
2. 推动绿色工业发展
发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绿色工业。对符合绿色工业标准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土地优先供应等。
引导传统工业企业进行绿色改造,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降低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十一、增城区
1.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相关企业入园发展。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本地的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生产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2. 建设现代化都市农业基地
利用增城区的农业资源,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农业基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相结合,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都市农业旅游产品。
|
|